
神話心理學:來自眾神的處方箋
神話の心理学: 現代人の生き方のヒント
作者: 河合隼雄
譯者: 林詠純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8/09/20
語言:繁體中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河合隼雄
1928-2007,出生於日本兵庫縣,畢業於京都大學數學系。1962年赴瑞士蘇黎世榮格學院學習,是第一位取得榮格分析師資格的日本人。持有世界沙遊學會執照,為該會創始人之一,也是日本沙遊**的主要推動者。曾任京都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長、日本文化廳廳長、日本臨床心理醫師學會會長、京都大學榮譽教授等職。
河合隼雄以深厚的心理學知識為基礎,長年針對日本文學、政治、教育、社會問題等不同領域進行論述、對話。著作甚鉅,其中《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一書曾榮獲大佛次郎獎,《高山寺的夢僧:明惠法師的夢境探索之旅》榮獲首屆新潮學藝獎。其他重要著作包括《孩子與惡》、《轉大人的辛苦》、《青春的夢與遊戲》、《故事裡的不可思議》、《閱讀孩子的書》、《閱讀奇幻文學》、《佛教與心理藝術》、《源氏物語與日本人》、《神話心理學》(以上皆由心靈工坊出版)、《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與村上春樹合著)、《原來如此的對話》(與吉本芭娜娜合著)、《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心的棲止木》等。
編者簡介
河合俊雄
京都大學教授、榮格分析師。1957年出生,其父為日本已故心理學泰斗河合隼雄,於1990年於蘇黎世榮格學院取得分析師執照。他目前亦身兼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副理事長、日本榮格派分析家協會副會長、河合隼雄財團代表理事。近二十年來,陸續從事多項日文版心理學相關書籍之編著譯介。他的文章與著作已有英語、德語及中文版發行。個人著作包括《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從《1Q84》的夢物語談起》(心靈工坊出版)、《概念の心理療法物語から弁法ヘ》、《ユング魂の現実性》、《心理臨床の理論》。
譯者簡介
林詠純
臺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曾在民間研究機構擔任日文研究助理,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譯有《轉大人的辛苦》、《閱讀奇幻文學》、《神話心理學》(以上為心靈工坊出版)、《阿德勒勇氣整理術》、《親情救贖》、《洗腦》等書。
內容簡介
深受村上春樹推崇的日本心理學家,
妙談35則世界神話對理解人心的「神」啟發。
人活在世上,需要對自己「內心世界的住民」多少有點瞭解。──河合隼雄
神話的存在早於心理學,是最早對生命中疑難雜症的探索與見解,被保存在傳統信仰當中,具有安頓人心的力量。
隨著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河合隼雄發現,在看似進步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卻失去了歸屬,無法回答「支持自己活下去的,到底是什麼?」甚至為了逃避這個問題,使自己陷入「忙碌」與不斷透支的人生……解決之道在於,人們需要更認識自己,並與周遭萬物重拾「具生命意義」的連結,而這正是閱讀神話能夠做到的──因為眾神就像我們內心的住民。
例如,在日本神話中,太陽是名為天照的女神,儘管現代人講究科學多半已不這麼理解,但每當在山頂看見旭日初升時,人們內心往往會湧現一股深深的感動與虔敬,甚至因此做出雙手合十的動作。追究這背後的原因,並不在於「太陽」等於「神」,而是因為這份感動、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本身就是一種神聖體驗。換句話說,人們敬拜的是顯現於自己內心世界中的太陽女神。
眾神的姿態呈現了人類的內心體驗,神話就是將「人類內在體驗」的世界,以故事的方式表達出來,這也是神話至今歷久不衰、仍具意義的原因。
透過三十五則來自日本、中國、北歐、希臘、羅馬、蘇美、埃及、印尼、紐西蘭、非洲、美洲等各地的神話傳說,河合隼雄以輕鬆的筆調,將神話與人生巧妙連結,不僅具體呈現人人具有的「神話產生機能」如何為人生帶來轉變,也討論孤獨與死亡、兩性的心理、親子間的矛盾、搗蛋鬼的魅力,並賦予惡及原罪更豁達的見解,讓人看完升起不可思議的感觸與療癒。
◆各地神話帶來的神啟發◆
對神明來說,有時說謊也是一種「方便」?(日本)
「混沌」開竅後就死了、創世之神只是睡覺也可以完成任務──人生有時忙得半死還不如「無為」。(中國、美洲阿克瑪維族)
與首領妻子偷情竟能帶來世界進步──新觀念的產生真是各種意想不到的「結合」。(美洲納瓦荷族)
婚姻代表少女之死,以人妻的身分絕地重生。(希臘)
人在獨立的過程中,必須象徵性地殺父弒母,而父母也必須象徵性地拋棄孩子。(希臘羅馬)
若伊甸園裡沒有蛇,就能有不死的幸福。但人真的想要無知的永生嗎?(舊約聖經)
搗蛋鬼到處都有,連神話也不例外。他們為習以為常的生活增添新意,但這行為會被扼殺還是善加利用,端看周圍的人如何看待。(日本、美洲溫尼巴哥族)
許多神話都基於對動物及自然深刻的「敬畏與感謝」展現出生態智慧,而作者從中窺見其現代的意義與未來的可能性。神話嚴格禁止只有人類是特別的,什麼都會、做什麼都可以的自大與「慢」(傲慢、高慢)。神話在跨越好幾百年的人類歷史中誕生、流傳,為了仔細咀嚼神話中描述的禁忌、侵犯與僵局的意義,我們必須更深刻且切實地披荊斬棘深入「神話的智慧」與「神話心理學」。──鎌田東二(日本宗教哲學家,上智大學喪慟關懷研究所特聘教授)
河合隼雄認為現代人的孤獨與不安與失去和神話的聯繫有關。不提供神話指引的社會,可能讓個體陷於險境,成為邪教興起的溫床。從這個角度來看,河合隼雄重新閱讀神話的主張,就像是他對於失落神話的社會所提供的處方箋。處方箋中的神話不限於特定的宗教傳統或是地域,即使我們不歸屬於特定的傳統,仍然可以從這些神話中獲得智慧。──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本書特色
一本以「理解人心」為出發點的神話學入門。
融合深層心理學與現代觀察,論述古老神話的現代意義。
每個人無意識中都具有「神話產生機能」,如何善加利用活出自己?
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呂旭亞|蘇黎世國際分析心理學院畢業、IAAP 榮格分析師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銀色快手|知名作家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賴明珠|村上春樹作品中文版譯者
魏宏晉|心靈工坊成長學苑「古希臘神話的世界」授課講師
目錄
[推薦序一] 走進神話森林,尋找自己的樹/蔡怡佳
[推薦序二] 透過神話的智慧為現代人的文明病尋找答案/銀色快手
前言
第一章 不安與孤獨的原因
失去與所有人事物的關聯
發現「自己的樹」
現代人為「關係喪失病」所苦
存在無意識中的「神話產生機能」
眾神恣意妄為的行動
存在心底深處的伊底帕斯
現代人迷失了答案
「促使自己採取行動的,不是自己」
第二章 創世之初
人類什麼時候發現自己的存在?
天與地的分離
「光」的出現
日本的起源
在新事物誕生之前
創造的契機
「求知欲」的代價
得知祕密的「火神」
最重要的是「死亡的現實」
日本人的原罪
第三章 「男與女」的深層心理
以二分法思考永遠的問題
表明父性原理的決心
女人的哪些特質讓男人心動?
女人既是太陽,也能成為男人
「性」無法支配
天照大神的智慧
熾烈愛情的結局
求之不得的男女
處女神的憤怒
「心」與「愛」的結合
第四章 親子之間的矛盾
打動孩子心底深處的故事
深不可測的母女一體感
女神受難
察覺「父親的女兒」
古代東方的智慧
弒父的心路歷程
母親與兒子之間
被拋棄的孩子成為偉大的英雄
等待「日之子」歸來
第五章 靈活的智慧
騙與被騙
展現不同的可能性
素盞嗚尊的另一面
住在心底的搗蛋鬼出動
動物前輩的智慧
「貓神」扮演的角色
熊的靈魂
蛇就只能是反派嗎?
第六章 無意識的真實
英雄神話的解讀
制伏怪物與殺死父親
為什麼會有「弒親」的故事?
結婚代表什麼意義?
大國主的結婚
「惡」的難題
殺人表達的意義
姦淫會帶來什麼?
竊盜與獨立
傳達真實的謊言
【解說】「神話智慧」的甦醒/鎌田東二
「故事與日本人的心」選輯 發刊詞
【附錄】延伸閱讀

活在故事裡:現在即過去,過去即現在
物語を生きる──今は昔、昔は今
作者:河合隼雄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9/02/18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3571414
规格:平裝/288頁/14.8x21cm/普通ji/單色印刷/
出版地:台灣
每個人一生當中
都活在他特有的「故事」裡
人要將經驗到的事化做自己的一部分,必須將這些經驗組合進自己的世界觀中,也就是化為自己可以接受的故事。──河合隼雄
心理是一門無法以科學方法進行觀察、診斷的工作,它重視「人際關係」,是在關係的進展中,幫助人「創造他們的故事」。因此如果要理解「人」,「故事」顯然是一門顯學,而追溯久遠前的故事,更能看見人類上下千年的樣貌,獲得跨越時間、地域的洞察。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平安時代是日本文學的黃金時期,許多作品都對人們的生活型態與思想有精彩深刻的描繪。本書將討論平安至鎌倉時代的多部經典,從中探索人類靈魂與意識的發展變遷,看見隱藏在故事中「貫穿古今」的奧祕:
竹取物語
作為日本zui古老的物語,絕世美女「輝夜姬」何以未與男性共結連理,並轉身離去?
宇津保物語
這部以「琴」為主軸的作品,有著不可思議的政爭情節,這和日本的民族性有什麼關係?以及當人經歷了「非人世」的體驗,該如何將那樣的經驗以某種形式帶回到現世中,與之共存?
落窪物語
作為現存zui古老的日本灰姑娘故事,這是一場喜劇收尾的「女性成年禮」,彰顯了復仇與孝養也可以毫不牴觸的智慧。
平中物語
這部以和歌貫穿全文的作品,宛如「打嘴鼓」般你來我往、針鋒相對。這些透過講究的紙質、筆跡、文字,搭配精心挑選的花材傳遞的「情書」,除了暗通款曲、互相調侃,更充滿了現今日本少見的詼諧。
更ji日記
為什麼有些外表看起來不怎麼幸福的人生裡,其實蘊藏著偌大的安心?到底「夢」對人有什麼樣的意義?
濱松中納言物語
作為《更ji日記》的對照組,作者彷彿在不可思議的情節中,演繹著循「夢」而活的人生將會走到哪裡去。
追溯自身身世的公主
「欲想方設法,釐清己身世,只因宿世緣,使我煩且憂。」身世不明的故事常常傳達出「探求自身主體性」的議題,但這部作品卻有全然不同的啟發?
河合隼雄這本《活在故事裡》從聲音、異世界、場所、夢等多角度,帶領讀者閱讀、解析平安朝的物語世界,由於其心理學的專業,每每見到純文學者看不到的地方,讓人驚嘆連連,或擊掌叫好!──林水福(日本文學研究者、作家)
對於河合隼雄而言,活在日本的社會構造之外,不知道日本人的「故事」,也不知道日本人的「神話」的外國人,不可能理解日本人,更不可能理解日本人的心。但是,相反地,河合隼雄也指出了一條幫助外國人理解日本,理解日本人的正道。毫無疑問,那就是接近日本人的「故事」,接近日本人的「神話」,接近日本人的「世間」。──陳永峰(東海大學跨領域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
他並不一定把故事往他專門的臨床心理學拉攏,而是慎重地維持著不偏袒任何一方的中間立場。故事與臨床心理學公平地拿著透明的鏡子,相互映照、反射,最後散發出透亮到人類心底的光芒。──小川洋子(知名日本作家)
本書特色
從「物語」理解人生,看見超越意志、跨越時空的靈魂奧祕
探索日本王朝文學中的情愛、趣味、美學、主體意識與生命追尋
從經典文學,理解日本人的「經典」思維
共同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序)
林水福|日本文學研究者、作家
洪素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IAAP榮格分析師
陳文玲|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教授、X書院@創意實驗室尋獸師
陳永峰│東海大學跨領域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
賴振南|天主教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魏宏晉|心靈工坊成長學苑「現代大歷史」授課講師
【推薦序一】今天是過去,過去是今天/陳永峰
【推薦序二】一說再說:靈魂活在故事裡/魏宏晉
【導讀】河合隼雄如何看日本物語/林水福
目錄
第一章 為什麼是故事?
心理**的世界
故事的特性
「もの」的意思
故事和現代
王朝物語
第二章 殞滅之美
故事的鼻祖
殞滅之美
不可以偷看的禁忌
對另一個世界的憧憬
老翁和女兒
輝夜姬的系譜
第三章 沒有殺戮的戰爭
故事與殺人
《宇津保物語》和爭戰
如何對戰?
征戰與對話
日本人的美學意識
依靠自然現象解決
第四章 聲音的不可思議
聲音與氣味
《宇津保物語》和琴
音樂的傳承
音樂與異世界
第五章 繼子的幸福
《落窪物語》
繼子故事的種種樣貌
母親和女兒
復仇的方式
阿漕的觀點
第六章 冗句.定句.疊句──《平中物語》的和歌
歌物語
文雅的戰役
喚起意象的力道
具備美學概念的搗蛋鬼
和歌的傳統
第七章 物語中的Topos
「場所」的份量
《換身物語》的情形
《濱松中納言物語》
日本與唐土
轉世
故事要說的是什麼?
第八章 紫曼陀羅試行方案
閱讀《源氏物語》
女性與男性
女性的物語
紫曼陀羅
做為獨立個體的女性
第九章 《濱松中納言物語》和《更ji日記》的夢
夢的價值
《濱松中納言物語》的夢
《更ji日記》的夢
夢與現實
夢的體驗和故事
事情的演變趨勢
第十章 設計在故事情節裡的惡
《追溯自身身世的公主》
族譜的意義
私通
《理查三世》
恨的故事
原罪與原悲
後記
【解說】串聯起所有一切/小川洋子
「故事與日本人的心」選輯 發刊詞/河合俊雄
【附錄】延伸閱讀

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女性覺醒的故事
源氏物語と日本人-紫マンダラ
作者:河合隼雄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8/06/20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3571247
规格:平裝/296頁/16k/14.8x21x1.48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台灣
整部《源氏物語》,乃是作者紫式部「成為自己」的故事
誕生於一千年前平安時代的《源氏物語》,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古典文學,其地位一如中國的《紅樓夢》。
歷來對《源氏物語》的賞析,多環繞著主角源氏,多著墨其文學、歷史價值,或欣賞書中詩詞作品、人物角色塑造。
源氏是世俗眼光中的「完美男性」:容貌才情、權勢地位、妻妾愛情無一不缺,但河合隼雄身為心理學家,他直覺充滿光環的男主角並無存在感(不像真實的人)。他從作者紫式部的寫作心理動機來探討:紫式部是為了講述自己的故事而寫下這部小說,為了展現自己內心豐富的各種面向而創造許多女性角色,且為了使故事有一條軸心線,而設計出源氏這個角色來串場。
在河合隼雄眼中,這部作品不是「主角源氏的故事」,而是「作者紫式部的故事」,更是「古代女性自我追求的故事」。
作者分析源氏諸多情人,分別代表了母親、妻子、女兒、娼婦四種形象。有的女性宛如慈母,有的是堅忍的賢妻,有的柔媚多情,有的則全身燃燒嫉妒的烈焰,也有露水姻緣的娼婦,以及背叛父親的叛逆女兒。「這些,全部都是紫式部」。這些女性角色加起來,可以圓滿一個以光源氏為中心的曼陀羅圖,具體表現出紫式部的內在。
河合隼雄特別提出續篇中的女主角浮舟的改變,從受人擺佈到主動追求人生;這份主體性的覺醒,想要成為「個體」的奮鬥,是紫式部個人的覺醒,更是心理**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之一。
事實上,不論古今、男女,每個人內心都是這麼豐富,都懷抱想要「成為自己」的心願。
河合隼雄從多年的臨床經驗發現,現代日本人想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困難重重。從明治維新接受西方文化,到戰敗被迫接受民主制度,日本人拋棄了固有的精神內涵、貶抑父權與母權的微妙平衡,活在一個神似西方社會的空殼中。近代西方皆以「男性之眼」來衡量事物,日本社會也不例外。因此作者刻意採取「女性之眼」來解讀本書,並引用許多女性榮格分析師的言論,可說是為了要替現代日本人喚回「陰性本能」,找到一條自我實現之路。
榮格派分析師佩蕾拉說:「我們這些在社會上獲得成功的女性,幾乎一律是『父親的女兒』──也就是說,非常適應男性本位社會的女性。我們一直排斥過去自己所擁有的女性特質的本能,以及能量模式。同樣地,文化也以趕盡殺絕的方式強奪、傷害我們的本能。」
現代西方文化所扼殺的,不只是西方女性的本能,而是所有人:西方人與東方人、男人與女人,心中那份飽受壓抑的陰性本能。
透過女性之眼閱讀古典文學,讓飽受忽視的陰性本能覺醒,是我們在現代西方「男性之眼的文化」中,自我實現的新途徑。
本書特色
★日本人最敬愛的心理學家解析日本著名古典文學
★以女性視角與榮格心理學觀點解析《源氏物語》,看見全新的故事
★透過全新審視古典文學,探索日本人的深層心理,找出面對未來的方法
名家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林水福(南台科技大學 應用日語系教授)
呂旭亞(榮格心理分析師)
鄧惠文(榮格分析師、精神科醫師)
目錄
導讀 心理學家獨特眼光所見的《源氏物語》 林水福
前言
第一章 人為什麼會想要「說故事」?
玉虫色的光源氏
像「便利屋」一樣的存在?是人?是神??「男人之眼」與「女人之眼」
人創造出「故事」的時候
虛構中的真實?值得受到矚目的王朝物語?撰寫「自己的故事」
「如何生存」的觀點
為什麼為了生存,人需要「故事」??日本人的苦惱
第二章、「女性故事」的深層
母權社會的男與女
母女一體感的來源?聖娼?「母親的兄長」之重要角色
從母權轉變為父權的時候
「不把女人當人的社會」中的女人?「母親與兒子」、「父親與女兒」的聯結?在平安這個特別的時代中
自我危機
男性英雄故事的背後?浪漫愛情的困難?孤獨病的蔓延
活在當下不可缺少的東西
以生命實踐「父親的女兒」的人?父權與母權能否兩立??當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故事」時
第三章、內在的分身
「內向的人」紫式部
想法放在心裡?入宮侍奉所經驗到的事物
母性
從桐壺到藤壺?慈母大宮?惡母弘徽殿女御
妻子的人生
悲傷的自尊心?葵姬與六条夫人?末摘花的自我分裂?「主婦」型的花散里?「父親的女兒」明石君
「娼」的位置
空蟬的處世之道?滯留在異空間的夕顏?源典侍與朧月夜
第四章、光的衰芒
由外而內——光源氏的變貌
不知恐懼為何物的男人?在心裡感受到衝突與痛楚的真實人類?面對「中年危機」
與「女兒」的關係
掌握在父親手裡的「女兒的幸福」?令人放不下的女兒?戀心與自制心?嫩妻
「私通」發生的時候
私通的再現/父子間的矛盾對立?三角關係的結構?出家的心理
深化的曼陀羅之動力關係(dynamism)
不止於二次元的曼陀羅?紫之上的人生軌跡?六条院曼陀羅/消逝而去的光源氏
第五章、做為「個體」生存
男女關係的新方式
兒子夕霧的戀情?關於〈橫笛〉?苦惱的男人
擁有「Genius Loci」的場所
聖俗交錯?分裂的男性像?要不要經過「性的迴路」?
致命的被動性
當無勝於有?迷惘的心?決心投水
「死與再生」的體驗
在能夠表示自己的意志之前?重生後尋得的境地
後記
解說 臨床心理學家詮釋下的《源氏物語》 河合俊雄
女性的故事與曼陀羅?中空與女性的意識?做為個體的女性
「故事與日本人的心」選輯 發刊詞

民間故事啟示錄:解讀現代人的心理課題
昔話と現代
作者: 河合隼雄
譯者: 林詠純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8/12/18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來自異世界的殘酷與悲傷,卻是現代人心靈的恩寵
為什麼不論東西方的民間故事,總有這麼多殘忍暴力的情節?這些恐怖、殘酷有什麼作用?適合給孩子讀嗎?需要改編嗎?
河合隼雄在出版《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後,將未竟的議題整理為本書,探討日本民間故事常見的凶殺、人鬼混血、異類通婚、夢、變身、死而重生、訪龍宮等主題。他試圖在民間故事與格林童話的對照間,找出日本人心理的深層面貌。
他相信,唯有了解自己民族的深度心理,才能解開在現代化中適應不良的心理問題。
若將民間故事視為人們內心深處的真實,便能明白故事中為何充斥殘忍,因為人心中的殘忍就是家常便飯。當孩子聽到殘忍的情節,他們會明白這是發生在內心世界的事,並將其內化,於是孩子就不需要在現實中做出殘忍的舉動。
書末收錄河合隼雄對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的評論專文,以「邊界體驗」探討小說的象徵意義。《海邊的卡夫卡》可以視為十五歲少年的成年禮,他進入異界,再從異界回歸;這份成長與轉變,實是全體日本人或每個現代人都該擁有的體驗。
關於民間故事,河合隼雄的名言是:
●研究神話、民間故事和做心理**,幾乎是同一件事
●現實中我們已習慣殘忍,但當殘忍化為故事情節,卻讓人不寒而慄
●對殘忍沒有免疫力的孩子,終將淪為殘忍的犧牲品
●人鬼通婚的混血孩子回到日本後難以立足,顯露日本人的排外個性
●新婚不久就想分手的人常說「沒想到老公原來是這樣的人」,這跟故事中發現夫婿是蛇的情節簡直沒兩樣
●淡化後的民間故事既不殘忍也不恐怖,但孩子的靈魂讀後卻無聊到快窒息
●只有將說故事者的全部人格融入故事裡,才能讓人直接感受到故事的內在生命力
本書特色
★河合隼雄代表作《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續篇
★以榮格心理學觀點,解讀民間故事的陰暗面
★收錄對村上春樹小說《海邊的卡夫卡》評論專文
名家推薦
呂旭亞(蘇黎世國際分析心理學院畢業、IAAP 榮格分析師)
洪素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IAAP 榮格分析師)
賴明珠(村上春樹作品中文版譯者)
目錄
【推薦序一】幽香卻在水窮處——閱讀河合隼雄的文化與理論對話 洪素珍
【推薦序二】河合隼雄、村上春樹和幾米,都喜歡故事 賴明珠
第一章、格林童話中的「殺害」
民間故事中的「殺害」
格林童話與日本民間故事/「殺害」的意義
現實的認知
貓與老鼠/全部殺光/情緒
殺人者與被殺者
主動性與被動性/被殺的人是誰?/男性與女性/自殺
對變化的冀求
死與重生/殺害的委託
第二章、「半人」的悲劇──從民間故事來看現代人的課題
民間故事與現代
片子的故事
文化比較
異類女婿之死
現代人的課題
第三章、日本人的美感──以日本民間故事為例
黃鶯之居
浦島太郎中的美
以「美」解決矛盾糾葛
日本與西方
傳說與民間故事
花娘子
完成美與完全美
第四章、日本民間故事中的他界
他界出現在眼前
海底之國
他界的女性
地藏淨土
第五章、《風土記》與民間故事
前言
民間故事的主題
變身/天鵝的變身/蛇的變身
夢
其他主題
《風土記》的特性
第六章、剖析日本民間故事的心理學──以「蛇女婿」與「蛇娘子」為中心
人類與異類結婚
童話與自然科學
別離的哀傷
日本人的心理狀態
異類婚與外婚制度
排斥男性特質的意義
第七章、貓的深層世界──民間故事中的貓
令人畏懼的事物
深層的暴露
搗蛋鬼
第八章、關於民間故事的殘酷性
殘忍之處在哪裡?
孩子都知道
說故事的意義
第九章、夢與民間故事
夢
補償機能
普遍的無意識
夢與民間故事
第十章、講述邊界體驗──閱讀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解說 以「悲傷」連結的事物 岩宮惠子
故事與日本人的心 選輯 發刊詞 河合俊雄
神話心理學:來自眾神的處方箋 &活在故事裡:現在即過去,過去即現在 4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