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您的隱私,防止詐騙,查詢訂單請聯繫:jackwin140@gmail.com
立即下單

中華仙學養生全書 (全三冊)道教大師陳攖寧文集
NT$ 1799  

中華仙學養生全書 (全三冊)道教大師陳攖寧文集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中華仙學養生全書(道教大師陳攖寧文集)

作者:陳攖寧

ISBN號:9787508038988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04-01

印刷時間:2021-04-01

開本:大16開

頁碼:1722頁

版次:2

印次:2

編輯推薦

1.本書是繼《仙學》《仙學輯要》二書出版後,奉獻給廣大仙學愛好者的又一部力作。

2.本書包括影印版《揚善半月刊》《仙道月報》合集與《陳攖寧仙學養生全書》文字版。

3.全書中之內容,連新近出版的*權威的道教專著《中華道藏》與《道書集成》中也未見收藏,故此亦愈加顯得十分珍貴。

內容簡介

陳攖寧認為道教的學術研究隨著時代的變化,將會逐漸發展、自新,並長遠流傳。陳攖寧還提出了仙學的觀念,認為仙學是一門特殊的科學,有方法可實驗,有系統可以研究,有歷史可以考證。 《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且戰且學仙」。 「仙學」的現實意義是「益壽延年」,其最高境界是「長生久視」。認為內丹養生是道教的精華。陳攖寧提倡科學仙學: 「宗教這個東西,在以後的世界上,若不改頭換面,他本身就立不住。無論道教、佛教、耶教、天主教,以及其他的鬼神教壇教。一概都要被科學打倒。豈但宗教如此,連空談的哲學也無存在之價值。」「仙道門中只講功夫不講福報,講福報是門外漢。 報之一字,尚不欲聞,報盡之說,更無著落矣。

陳攖寧先生的仙學思想的大綱是:「學理,重研究不重崇拜;功夫,尚實踐不尚空談;思想,要積極不要消極;精神,圖自立不圖依賴;能力,宜團結不宜分散;事業,貴創造不貴模仿;幸福,講生前不講死後;信仰,憑實驗不憑經典;住世,是長存不是速朽;出世,在超脫不在皈依。

本書是繼《仙學》《仙學輯要》二書出版後,奉獻給廣大仙學愛好者的又一部力作。本書包括影印版《揚善半月刊》《仙道月報》合集與《陳攖寧仙學養生全書》文字版。此次胡海牙先生將珍藏多年的文稿無私地奉獻出來,實乃仙學界的一大幸事,亦使仙學的後來者有了許多可靠翔實的理論依據。

全書中之內容,連新近出版的*權威的道教專著《中華道藏》與《道書集成》中也未見收藏,故此亦愈加顯得十分珍貴。其中,《周易參同契講義》是首次在大陸出版。 《樂育堂語錄分類合編》又名《口訣鉤玄錄全集》,是陳攖寧先生在作《口訣鉤玄錄初集》後,囑其學生繆德俊先生對其進行分類合編,即將《樂育堂語錄》與《道德經講義》原書拆開,按照陳攖寧先生的仙學學術思想指導進行了重新分類整理。重新編排後,陳攖寧先生在每冊書的封面上均加上了按語,使後學者讀起來更加條理清晰。本書由胡海牙先生珍藏了半個多世紀,今首次公開,以饗讀者,相信每一個仙學愛好者都會從中受益。

中國古代仙學遺產是十分豐富的,但長期以來,只有少數學者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做著拓荒的工作。近年來,國內仙學學術的研究發展正在迅速升溫中,然苦於資料的匱乏,也只是以文論居多,系統的專題研究較少。雖有不少涉獵我國古代仙學思想的研究成果,但能否運用現代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加以整理和總結,是當代仙學研究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胡海牙先生在耄耋之年為我們提供這一份寶貴資料,是非常及時的,其在學術界的貢獻及影響將是深遠的。希望此書的出版能使眾多的仙學愛好者學習、研究、受益,也希望仙學研究者能珍惜這份寶貴的仙學文化遺產!

作者簡介

陳攖寧(1880—1969)是中國近現代道教的代表人物,曾於民國時期在上海創辦《揚善半月刊》及《仙道月報》,極力提倡“仙學”,主張“將仙術從三教圈套中單提出來,扶助其自由獨立”。又編纂出版“翼化堂道學小叢書”與“女子道學小叢書”等,宣揚“仙學”修煉功夫,還曾創立“仙學院”並參與籌辦“上海市道教會”,試圖在組織上振興道教。 1949年以後,陳攖寧曾擔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會長,創辦中國道教協會研究室、《道協會刊》(《中國道教》)、“道教徒進修班”(中國道教學院)等,為中國道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目 錄

總 目 錄


卷一 性命修煉經典


卷二 丹書校注釐定


卷三 仙學文獻輯錄


卷四 詩詞歌賦序跋


卷五 仙學雜論述要


卷六 女丹修煉經典


卷七 仙學書信問答


卷八 道家道教研究


卷九 中醫針灸醫藥


第一 冊 目 錄


序一 1


序二 3


序三 4


陳攖寧自傳 6


胡海牙簡介 12


武國忠簡介 14


 

卷一 性命修煉經典


參同契講義


周易參同章  003


乾坤二用章 第二 007


中宮土德章 第三 008


日月神化章 第四 009


朔受震符章 第五 009


天心建始章 第六 011


日月始終章 第七 012


藥生象月章 第八 013


陰符轉統章 第九 014


象彼仲冬章 第十 015


推度符徵章 第十一 016


禦政之首章 第十二 017


內以養己章 第十三 019


知白守黑章 第十四 020


道術是非章 第十五 023


二八弦氣章 第十六 024


金火含受章 第十七 025


二土全功章 第十八 026


金丹妙用章 第十九 027


同類相從章 第二十 028


背道迷真章 第二十一 029


三聖前識章 第二十二 030


金火銖兩章 第二十三 031


水火情性章 第二十四 034


古今道一章 第二十五 035


乾坤精氣章 第二十六 035


入室休咎章 第二十七 038


晦朔合符章 第二十八 042


卦律火符章 第二十九 048


性命根宗章 第三十 055


二氣感化章 第三十一 058


關鍵三寶章 第三十二 059


旁門無功章 第三十三 061


珠華倡和章 第三十四 061


五行逆克章 第三十五 063


龍虎主客章 第三十六 064


不得其理章 第三十七 065


父母滋禀章 第三十八 065


藥物至靈章 第三十九 066


天元配合章 第四十 066


日月含吐章 第四十一 067


四象歸土章 第四十二 069


陰陽反复章 第四十三 070


牝牡相須章 第四十四 071


繼往開來章 第四十五 072


丹法全旨章 第四十六 072


鼎器歌 第四十七 078


序 第四十八 080


黃庭經講義 


題 辭 085


弁 言 086


黃庭  087


泥丸 第二 089


魂魄 第三 090


呼吸 第四 092


漱津 第五 094


存神 第六 095


致虛 第七 097


斷欲 第八 098


口訣鉤玄錄(初集)


第一章 學說之根據 101


第二章 書名之意義 101


第三章 應具之常識 102


第四章 口訣之來源 105


楞嚴經釋要


序 113


卷 一 114


卷 二 134


卷 三 161


卷 四 187


卷 五 212


卷 六 232


卷 七 254


卷 八 274


卷 九 299


卷 十 329


附一弁言 觀世音菩提耳根圓通法門淺釋 355


附二 辯《楞嚴經》十種仙 374


附三 《楞嚴》百偽 388


 上乘天仙修煉法


第一步 401


第二步 401


第三步 401


第四步 402


第五步 402


金丹三十論


簡易論  403


水火論 第二 404


順逆論 第三 404


生殺論 第四 405


形氣論 第五 405


浮沉論 第六 406


真假論 第七 406


聚散論 第八 407


庚辛論 第九 407


爐鼎論 第十 408


老嫩論 第十一 408


橐龠論 第十二 409


攢鉛論 第十三 409


採金論 第十四 409


火候論 第十五 410


黃婆論 第十六 411


雜類論 第十七 411


金精陽氣論 第十八 412


陽火陰符論 第十九 412


聖灰神火論 第二十 413


先後分合論 第二十一 413


追魂插骨論 第二十二 414


築基煉己論 第二十三 414


卯酉沐浴論 第二十四 415


汞超砂脫論 第二十五 415


過關過渡論 第二十六 416


三家相見論 第二十七 416


成寶點化論 第二十八 417


言理不言論訣 第二十九 417


傳賢不傳子論 第三十 418


仙學必成


誡 條  420


序 421


篇前語 422


仙學必成 423


附錄 祛病延齡方便法 439


補記 《仙學必成》因緣記 442


附錄 八旬老人每分鐘呼吸僅三次 443


上一乘性命雙修二十四首丹訣串述   444


卷二 丹書校注釐定


丘長春真人秘傳《大丹直指》


奇經八脈說 453


一論呼吸 454


二論玄竅 454


三論採藥 456


四論交媾 456


五論河車 457


六論先天 457


七論三寶三要 458


八論太陽真 458


九論無中生有 459


十論坎離水火 459


十一論塞兌垂簾 459


十二論靜中採動 460


十三論三關三田 460


十四論以神馭炁 461


道竅談


第一卷 道竅談 462


讀者須知 462


序 464


章 箴諸友書 465


第二章 開關問答 465


第三章 後天集解 466


第四章 築基煉己 468


第五章 養己煉己(一) 468


第六章 養己煉己(二) 469


第七章 後天次序 469


第八章 內外二藥 470


第九章 藥物相類 471


第十章 三品互養 471


第十一章 煉功五關 472


第十二章 產藥層次 472


第十三章 藥物層次 473


第十四章 丹砂二種 473


第十五章 神氣性命 473


第十六章 先天直指 474


第十七章 神氣精論 476


第十八章 精氣神再論 477


第十九章 性命順逆 478


第二十章 玄關一竅 478


第二十一章 玄關再說 478


第二十二章 兩孔穴法 479


第二十三章 玄牝根基 480


第二十四章 中字直指 481


第二十五章 藥物直陳 481


第二十六章 鉛汞的辨 482


第二十七章 鼎器直說 483


第二十八章 乾坤離坎 483


第二十九章 採煉妙用 484


第三十章 河車細旨 484


第三十一章 真心論 485


第三十二章 心神直說 486


第三十三章 神息妙用 486


第三十四章 神息再論 487


第三十五章 氣息妙用 487


第三十六章 神意妙用 487


第三十七章 神意再論 488


第三十八章 共爭不朽之論 488


第三十九章 功成名遂身退論 489


第四十章 仙佛同修說 489


第二卷 三車秘旨 491


讀者須知 491


李涵虛真人小傳 492


三車秘旨 492


收心法 495


第三卷 後天串述文終經 499


第四卷 循途錄 501


九層煉心道言 501


道情詩詞雜著 503


琴火重光


校刊序 509


序 510


讀者須知 511


鉛汞賦 513


詠鉛銀砂汞 514


詠坎離震兌 515


金火條目 517


西江月 二十八首 524


黃鶯兒 七首 530


曲十調 532


跋 535


三一音符


傳燈宗派(二十字) 536


上卷 537


悟生死  537


立大志 第二 540


事明師 第三 540


辨真偽 第四 541


知下手 第五 542


明三寶 第六 543


貴精專 第七 543


決頓漸 第八 544


先煉己 第九 544


審藥物 第十 545


明火候 第十— 546


養道胎 第十二 547


證圓通 第十三 548


下卷 549


贅言或聞 549


心 易 555


雜 詠 557


醒迷玄籟 558


跋 563


第二冊 目 錄


卷三 仙學文獻輯錄


心印妙經通俗註解 003


上藥三品 神與氣精 003


恍恍惚惚 窈窈冥冥 004


存無守有 頃刻而成 005


回風混合 百日功靈 006


默朝上帝 一紀飛升 007


智者易悟 昧者難行 008


履踐天光 呼吸育清 008


出玄入牝 若亡若存 009


綿綿不絕 固蒂深根 009


人各有精 精合其神 010


神合其氣 氣合其真 010


不得其真 皆是強名 011


神能入石 神能飛形 011


入水不溺 入火不焚 012


神依形生 精依氣盈 012


不凋不殘 松柏青青 013


三品一理 妙不可聽 013


其聚則有 其散則零 013


七竅相通 竅竅光明 014


聖日聖月 照耀金庭 014


一得永得 自然身輕 014


太和充溢 骨散寒瓊 015


得丹則靈 不得則傾 015


丹在身中 非白非青 015


誦之萬遍 妙理自明 015


譚紫霄真人《化書》淺注 017


道 化 017


蛇 雀 019


老 楓 019


耳 目 021


環 舞 023


鉛 丹 024


形 影 025


蟄 藏 026


梟 雞 027


四 鏡 028


射 虎 029


龍 虎 031


遊 雲 032


金丹四百字注 034


呂祖詩解 047


《秘藏鐘呂傳道集》註解 058


論真仙 058


睡功訣注 064


龍歸元海 064


陽潛於陰 065


人曰蟄龍 065


我卻蟄心 066


默藏其用 066


息之深深 067


白雲高臥 067


世無知音 068


須臾莫離 069


節 人仙之談 069


第二節 為人之道 070


第三節 天道之概論 070


第四節 三花聚鼎五氣朝玄之解釋 071


第五節 談玄與妙 072


第六節 賢、聖、仙之別 073


第七節 孝師之重 073


第八節 師須訪也 074


第九節 緣對之說 074


第十節 真偽之行修 075


第十一節 論太極 076


第十二節 論陰陽 076


第十三節 論坎離 077


第十四節 五行之論 077


第十五節 生剋之原理 078


第十六節 玄旨之關鍵 078


第十七節 玄關之一穴 079


第十八節 中黃之解 080


第十九節 說河車 080


第二十節 講戊己 081


第二十一節 三寶之初 081


長春語錄發揮 082


簡長生 082


貴見性 084


示迴光 085


入理境 086


丘祖內功週天火候歌訣 088


節 言陽生靜裡,為藥產神知,即以妙訣通靈也 088


第二節 言陽旺急採,莫到衰時采之無用 089


第三節 言氣馳神亦馳,神返氣亦返,氣之回盡,緣採煉封固時候足也 090


第四節 言陽生為活子時,壯即起火行風也 091


第五節 言火必兼風、神當依息也 091


第六節 言用火兼風之法,即呼由內之外為前降,吸由外之內為後升 091


第七節 言用火風如無似有 092


第八節 功法言行火風,即假真人之息以踵也 092


第九節 功法言火風必須有候。數出入之息,即其候也 093


第十節 功法言數息即火候,如用刻漏,以定時辰 093


第十一節 功夫言陽候三十六息,用於採取進升 093


第十二節 言陰候二十四息,用於退降煉烹 094


第十三節 言卯進陽火,酉退陰符,必在無思慮忿欲,惟凝神火於內也 095


第十四節 總言上三節,進火退符沐浴為小周天功法,較比後之大周天略有


微形 096


第十五節 言小周天由調藥、生藥、採藥、得藥、煉藥、養藥,在進火退符


沐浴溫養內。而功法兩頭宜文,中間用武,比一歲循環,起於冬


至,終於冬至,為周天一巡也 096


第十六節 言小周天功畢,仍舊以靜,無思無慮,無忿無欲,惟心凝神於炁


穴,再候陽生,以進火也 097


第十七節 言百日功內,精盡化為元炁矣。但此百日功內,千二百時,要無


間斷,入室不涉外,方可期望有成,不然於朝暮夜間做三五次,


庶可保身以延年也 098


第十八節 言得六根震動,陽光二現時,須要七日口訣,大周天法則。但此


候小藥將成,可再問採大藥之訣,以得指示也 098


卷四 詩詞歌賦序跋


雲鶴閒吟 103


題高鶴年居士玉照 103


送道友胡允昌由海道之燕 103


送高鶴年居士朝五台 103


和攖寧子夜宿丹房詩原韻二首 104


又和贈劍客梁先生詩原韻二首 104


夜宿瀟湘漁父丹房 104


贈劍客梁海濱先生 104


贈瀟湘漁父 105


天台紀遊詩之一 105


翼化堂善書局八十周紀念辭 106


答攖寧子 109


洞霄宮詩 109


天台山紀遊詩七首 110


贈別道友黃邃之 112


題風景照片 113


挽道友黃邃之君聯語 113


寄懷攖寧先生梅隴 113


述懷寄攖寧子 114


詠彼家詩三首 115


戊寅秋六一初度述懷并序 116


拜讀列位仙翁賜和佳章再疊前韻奉答 117


鐵海道友招飲滬西紫陽宮並勸移居彼處愧無以報命作此奉贈 119


敬和攖寧先生原韻一首 120


和黃異吾道人詩五首 120


洪太庵先生詩 122


庚辰孟春仙學院聽講《參同契》已畢作歌見意 122


圓嶠真逸詩(七律) 123


道歌一曲 155


悟痴道人金丹口訣詩 156


答衡雲生問金丹秘法詩十二首 158


道學長歌(十首) 161


定志歌  161


悔過歌 第二 163


積德歌 第三 164


破障歌 第四 165


訪道歌 第五 167


窮理歌 第六 168


盡性歌 第七 169


命歌 第八 172


辨命歌 第九 174


還虛歌 第十 177


陳攖寧校訂單行本《天隱子》序 179


《金火丹訣》序 180


 《陳希夷睡功訣》序 181


外丹黃白朮各家序跋 182


黃白正宗《漁莊錄》範序 182


黃白正宗《漁莊錄》李序 182


《秋日中天》自序 184


《十段錦》自序 184


《秋日中天》跋語 185


《洞天秘典》序 186


《洞天秘典》後跋 187


《承志錄》序 188


讀《古文龍虎上經》書後 189


讀《浮黎鼻祖金藥秘訣》書後 190


《黃白直指》序 191


《黃白直指》跋(一) 192


《黃白直指》跋(二) 192


《鉛汞奧旨》序 193


《〈丹訣辯正〉註解》序 194


《鶺鴒吟稿續編》序 195


重修《委羽山大有宮宗譜》序 196


卷五 仙學雜論述要


歡喜佛考 201


讀《化聲敘》的感想 208


讀黃懺華居士給太虛法師的一封信 228


讀高鶴年居士《名山遊訪記》 232


武昌佛學院張化聲居士為道釋二教重要問題駁复某居士書 236


向“出入三教”的活神仙說幾句話 242


向迷信一教的和尚下幾句轉語 244


胡適近著《陶弘景〈真誥〉考》批評 246


呂祖參黃龍事質疑 256


呂祖參黃龍事抉疑 257


呂祖參黃龍事考證 257


呂祖參黃龍事疑問 261


呂祖參黃龍事平議 265


眾妙居問答 266


紫陽宮講道語錄 267


仙佛判決書 269


讀《仙佛判決書》的感想 272


《仙佛判決書》的平心論 274


讀《佛海燈月刊》上圓成居士的“閒話”書後 274


答《仙佛判決書》 284


答“答《仙佛判決書》” 286


讀錢君《仙佛判決書》之平心論 291


病中讀經的感想 293


供養舍利子是什麼意思 295


聽江博士演講“世間與出世間”之感想 296


到四元宇宙去 297


《金剛經金丹直解》序 300


佛經仙道與科學之研究 302


金丹大道真訣詩三首 310


修道新論 310


提倡仙學的我見 312


科學應和仙學合作說 315


仙學是強國的妙法論 317


仙道有真實理由 319


仙道性命雙修論 321


學道宜從清淨說 321


科學與仙學之比較 322


陳張二先生之方便弘道 326


呈劉仁航先生偈 327


劉仁航先生與人論佛法書 328


人人都可修持淺說 329


養生淺說 330


論仙道之不可分 330


答林屋洞天栩道人 331


請看《道教史》中批評道教之文章 332


論《陰符經》 337


仙有五等說 339


仙道南北要訣 345


仙道男女平等論 346


遺精的我見 347


人生積極大問題 349


人生積極大問題答案之一 350


人生積極大問題答案之二 352


人生積極大問題答案之三 353


人生積極大問題答案之四 354


人生積極大問題答案之五 355


人生積極大問題答案之六 356


人生積極大問題答案之七 358


人生積極大問題答案之八 359


人生積極大問題答案之九 360


人生積極大問題答案之十 362


人生積極大問題答案之十一 363


一語破的 365


論白虎首經 365


讀知幾子《悟真篇集注》隨筆 367


與某道友論《雙梅景暗叢書》之利弊 372


又與某道友論陰陽功夫 373


與林品三先生談話記 374


讀洪太庵先生《五大健康修煉法》 374


與朱昌亞醫師論仙學書 375


與上海中國內功研究社莊欣榮君論仙學書 381


心法三篇 385


《金丹贅言》清淨獨修功法評論 387


讀《中國煉丹術考》隨筆 391


論性命雙修 399


仙佛同修說 401


三元一貫丹法英文演講錄直譯 403


永免疾病法 406


仙傳辟穀靈方 408


竺潛先生來函 409


論中黃直透 409


泛論中黃任督 411


論《性命圭旨》十二大錯 412


外身易形 415


小大周天 417


學道利益 419


真空與頑空 420


戊土與己土 422


小還與大還 423


知和與知常 424


養己與煉己 425


內藥與外藥 426


睡適 427


附 錄 429


呂祖《大覺歌》 429


陳希夷老祖《勵睡詩》 429


希夷老祖《睡訣》(一名《蟄龍法》) 429


先天養生與後天養生 430


易學發隱 430


易道與丹道 431


起火與止火 433


庚月與滿月 434


癸前與癸後 435


玄德與玄同 435


天 行 437


答友人書五通 438


修道與學仙 443


修道學仙的補充解釋 445


唯生論 446


精神與物質 448


精氣與神之管見 449


論濟一子傅金銓先生批註各書 453


談“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之致中和功夫如何做法 455


讀丹經沉悶的經過 456


天聲人語 457


性命雙修問答 459


謹步李真人詩原韻三章 481


謹步李真人虛庵詩原韻二首 482


謹步曹還陽真人詩原韻二首 483


記李朝瑞君功夫得效之原因 484


前安徽師範學生李朝瑞致其教授胡淵如君研究內丹信十三函 485


溥一子內功日記(一) 499


溥一子徽州程淵如君四年間功夫之進步 501


溥一子內功日記(二) 502


溫州張君平生學道之經過 506


某君來函自述功夫之怪狀 507


溫州瑞安某君來函述功夫現狀 509


餘之求道經過 510


化欲論 527


仙學是一門獨立的學術 534


劍仙初步內煉訣 535


旁門小術錄 536


梁海濱先生入山煉劍事實  545


梁海濱先生入山煉劍事實詳記 第二 547


海濱懶禪復圓虛道人書 547


第三冊 目 錄


卷六 女丹修煉經典


編輯大意 003


坤寧妙經 004


校訂序 004


講經須知 005


資生章  006


氣化章 第二 006


淨業章第三 007


修善章 第四 007


崇德章 第五 007


女教章 第六 008


婦道章 第七 008


經論章 第八 009


覺迷章 第九 009


坤基章 第十 010


根本章 第十一 010


性命章 第十二 010


心體章 第十三 011


指玄章 第十四 011


金丹章 第十五 012


玉斗章 第十六 013


證實章 第十七 013


發心章 第十八 014


女功正法 015


序 015


總 論 016


節 識基潔心 017


第二節 經行血虧 017


第三節 斷龍功法 018


第四節 煉乳還童 019


第五節 安鼎結胎 019


第六節 胎息自調 020


第七節 液還胎成 020


第八節 煉化陽神 020


第九節 陽神光圓 021


第十節 溫養朝元 021


第十一節 功成超凡 022


女丹十則 023


讀者須知 023


則 養真化氣 024


第二則 九轉煉形 025


第三則 運用火符 025


第四則 默運胎息 026


第五則 廣立功行 027


第六則 志堅行持 027


第七則 調養元神 028


第八則 移神出殼 028


第九則 待度飛升 029


第十則 了道成真 029


附錄一 坤 訣 030


附錄二 問 答 032


男女丹工異同辨 038


序 038


讀者須知 039


男女丹功異同辨 040


女丹詩集 045


讀者須知 045


女丹詩集前編 047


吳採鸞仙姑詩三首並事略 047


樊雲翹仙姑詩六首並事略 047


月華君崔少玄詩六首並事略 049


唐廣真真人詩四首並事略 050


玄靜散人周元君詩五首並事略 051


清靜散人孫不二仙姑詩五首並事略 052


女丹詩集後編《西池集》 054


序 054


詠性功十八首 054


西池集跋 058


女丹詩集續編 059


清心寡欲  059


血變為氣 第二 059


培養黃芽 第三 059


觀音妙法 第四 059


彌陀真意 第五 059


生死涅槃 第六 060


迴光返照 第七 060


慈悲為本 第八 060


藥火兩用 第九 060


太陰斂形 第十 060


六字經法 第十一 061


人人如意 第十二 061


動靜勿離 第十三 061


出家修煉 第十四 061


節婦修煉 第十五 061


童真修煉 第十六 062


在家修煉 第十七 062


心性根本 第十八 062


女丹詩集補編 063


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詩注 067


凡 例 067


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詩十四首 070


收心 (男女同) 070


養氣 第二(男女同) 070


行功 第三(末二句女子獨用) 070


斬龍 第四(女子獨用) 070


養丹 第五(首二句女子獨用) 070


胎息 第六(男女同) 070


符火 第七(五六兩句女子獨用) 070


接藥 第八(男女同) 071


煉神 第九(男女同) 071


服食 第十(男女同) 071


辟穀 第十一(男女同) 071


面壁 第十二(男女同) 071


出神 第十三(男女同) 071


衝舉 第十四(男女同) 071


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詩注 072


收心  072


養氣 第二 073


行功 第三 074


斬龍 第四 076


養丹 第五 078


胎息 第六 080


符火 第七 081


接藥 第八 082


煉神 第九 084


服食 第十 086


辟穀 第十一 087


面壁 第十二 088


出神 第十三 089


衝舉 第十四 091


附 錄 孫仙姑七言絕句七首 092


靈源大道歌白話註解 094


洪太庵序 094


趙慧昭序 097


高克恭序 098


朱昌亞序 099


讀者須知 100


靈源大道歌 103


注 解 105


附 錄 125


卷七 仙學書信問答


給黃懺華居士的一封信 131


答复河北唐山張讓軒君 132


答复江蘇海門蔡德淨君 134


答复南通楊風子君 137


答复楊風子君 139


答復甦州張道初先生來函問道 141


答复無錫汪伯英來函問道 143


答复汪伯英君儒道釋十三問 144


答复石志和君十問 150


本社复信 152


答复濟南張慧嚴君問雙修 153


答复浦東李道善君問修仙 155


答复石志和君八問 156


答复北平學院胡同錢道極先生 158


复南京立法院黃懺華先生書 159


答复海門縣佛教淨業會蔡君四問 162


答复南通佛學研究社問龍樹菩薩學長生事 163


劉仁航先生來函 166


答復常德電報局某君北派丹訣八問 168


答复上海張家弄南車站王君學道四問 170


河南安陽縣週緝光來函 171


陳攖寧先生復函 172


答復甦州張道初君問道函 174


與蘇州木瀆法雲寺住持嘿庵法師討論佛學書 177


告蘇州張道初君並全國同胞患肺病者 179


江蘇掘港楊逢啟來函並答問 180


湖南省常德電報局某君來函(並答) 184


上海南車站某君來函 185


江浙黃岩周敏得君來函 186


致湖南祁陽張化聲先生書 188


答复山西襄垣崔寓踑君 189


復甦州張道初先生函 190


又復張道初先生書 191


北平學院胡同錢道極君致陳先生函 193


复某居士書 196


請問修仙能說不是迷信麼 198


答江陰汪潤才君 198


湖北蘄春陳淦樵君來函 200


陳攖寧先生致本社函 202


答陳淦樵君五問 202


答上海錢心君八問 203


答江蘇如皋知省廬 209


复濟南財政局楊少臣君 211


答廣東中山縣溪角鄉益壽堂劉裕良君八問 214


附問八則 215


复江蘇寶應□□□女士 217


□□□女士第二次來函 219


复濟南張慧嚴君 223


再复北平楊少臣君 224


湖南湘陰神童常煐(年十一歲)來函並答 226


复浙江金華孫抱慈山人(原函並答) 228


答蘇州張道初君十五問 229


吳幼舟居士來函勸翼化堂焚毀《仙佛合宗》及《慧命經》二書 234


與國醫某君論丹道函 237


致湖南寶慶張化聲先生書 238


复陳攖寧先生惠函 240


答化聲先生 243


致南京歐陽德三先生書 244


答上海某女士十三問 245


答寶應陳悟玄女士十問 249


再答陳悟玄女士問斬赤龍以後應如何保守法 251


《雲笈七箋》中“仙籍旨訣部”《道生旨(摘要)》答复山西崔寓踑君 252


答河南安陽某女士 255


答寶應岔河鎮石志和君 256


答寶應岔河鎮陳悟玄女士 257


答上海蔣永亮君 257


答廣東瓊州王寒松君 258


答溫州瑞安蔡績民君 260


答江蘇海門□□□君 261


答昆明工業學校李忍瀾君 263


答上海民孚實業社某君 264


答直隸淶水趙伯高君 265


答上海華德路楊名聲君 266


答蘇州西津橋任杏蓀君 266


答河南安陽□□□女士 267


為“中黃直透”法答上海殷羽君 268


答云台山趙隱華君 270


答福州洪太庵君 273


答廈門周子秀君 277


答白雲觀逍遙散人 278


答瑞安馮煉九君 279


北平楊掃塵君來函並答 280


濟南張慧嚴君來函並答 283


答江蘇如皋知省廬 284


答复逍遙散人 288


答拙道士、黎道人二君 288


致廬山某先生書 289


答湖南湘鄉劉勗純先生 291


答上海某女士來函 292


复汪伯英先生書 294


《揚善刊》九十二期汪君原函 295


再上張化聲先生書 298


瑞安某君來函 300


陳攖寧先生答某君問道函 301


陳攖寧先生致本社函 302


答復如皋唐燕巢君 303


答复福建福清縣林道民君 304


答复河北寧晉縣王同春君 304


答复天台赤城山張慧坤女士 305


致本社張竹銘先生函 307


复王宏毅、徐乾光先生函 307


答福建福清縣林道民君來函 308


答虞山吳悟靈君十問 310


答如皋知省廬君四問 312


复閩省新泉鄧雨蒼先生書 314


致四川灌縣青城山易道人書 315


复四川灌縣青城山易道人書 316


答浙省天台山圓明宮慮靜道人 316


答北京某君來函 317


答某君七問 318


复小呂宋洪太庵君 319


復道友某君書 320


答復如皋雉賓散人函 321


武進王滌心君來函 322


答本埠李憲權先生函並問題七則 323


答武進王恕安先生函 326


答复某醫師書 326


崇德學社向茂伯、周樂水君等來函 327


再复崇德學社 329


為止火問題答复諸道友 332


复林道明君 334


复朱叔和先生函 336


答湯慕玄君十問 337


與海印山人書 340


复志真君函 345


再與海印山人書 348


答吳悟靈君問題七則 352


答复王喜仙先生 354


复上海某君書 359


覺有情四篇 361


由仙學而佛學 361


慨慕人生佛教之導師並答客問 363


覆某先生書 366


為淨密禪仙息爭的一封信 368


卷八 道家道教研究


《史記·老子傳》問題考證 379


《老子傳》(原文) 379


老子和老萊子是否一人 380


老子和太史儋是否一人 381


老子與孔子是否同時 382


《道德經》是否老聃所著 383


《老子》第五十章研究 385


《南華內外篇》分章標旨 394


篇  《逍遙遊》 397


第二篇  《齊物論》 397


第三篇  《養生主》 399


第四篇  《人間世》 399


第五篇  《德充符》 400


第六篇  《大宗師》 400


第七篇  《應帝王》 401


第八篇  《駢拇》 402


第九篇  《馬蹄》 402


第十篇  《胠篋》 402


第十一篇  《在宥》 403


第十二篇  《天地》 403


第十三篇  《天道》 404


第十四篇  《天運》 404


第十五篇  《刻意》 404


第十六篇  《繕性》 405


第十七篇  《秋水》 405


第十八篇  《至樂》 405


第十九篇  《達生》 406


第二十篇  《山木》 406


第二十一篇  《田子方》 407


第二十二篇  《知北遊》 407


論《四庫全書提要》不識道家學術之全體 409


復興道教計劃書 414


復興道教大綱 415


大綱要旨說明 415


附啟 422


中華全國道教會緣起 424


道教起源 426


一、殷周時代的鬼神崇拜 426


二、戰國秦漢時代的方士 427


三、兩漢時期黃老的概念不同 429


四、東漢張道陵始創道教 430


結 語 431


中國道教源流概論 432


《太平經》的前因與後果 434


前 言 434


大 綱 435


大綱的說明 436


現代各種道門派別名稱 453


道教知識類編 455


編輯大意 455


一、名人事略 456


二、教理教義 471


三、道派 490


四、道經道書 511


分析道教界今昔不同的情況 534


中國道教協會第二屆全國代表會議情況報告摘要 539


一、對於目前形勢的認識 540


二、貫徹宗教政策中的問題  541


三、對於道教前途的看法 541


四、關於本會今後的工作方向 542


在道教徒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544


道藏書目分類 547


卷九 中醫針灸靜功


針道秘旨 551


一、古今用針之不同 551


二、禁針與禁灸 552


三、進針的深度 552


四、取穴的多少 553


五、得氣與不得氣 553


六、留針與不留針 553


七、暈針之說 554


八、補瀉之說 554


九、人神之說 555


十、灸的作用 555


十一、進針與出針 555


十二、七字手法 556


十三、針灸與方藥之比較 556


十四、經絡與神經 557


十五、馬丹陽十二針 557


十六、針灸詩詞 559


師古人心無襲古人跡 560


海牙君來信問針灸八法 564


開講《內經知要》的前導 565


一、篇幅繁重 572


二、名詞複雜 572


三、訓詁失傳 573


四、前後矛盾 573


五、知識越出醫學範圍 573


六、版本字句常有錯誤 573


養生健身操二則 575


戶外健康操 575


床上養生操 577


總  則 580


內家八段錦 582


歌  訣 582


解  說 582


靜功總說 587


一、蘇東坡養生說(見《東坡志林》卷一) 588


二、朱子調息箴(《朱子全集》第八十五卷) 589


三、莊子心齋法(《莊子》第四篇《人間世》) 589


靜功問答 592


簡談靜功 603


跋  言 607

媒體評論

先師陳攖寧,一生致力於仙學學術的研究與倡導,並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來實踐這門學問,生前有許多仙學方面的學術論著。近十數年來,雖然有不少先師仙學方面的著作出版,但大多都失於片面,故將先師的著作全面出版,這也是愚這些年來的一個心願。然而由於年代關係,除了愚自己收藏的先師的大部分著作外,尚有一部分著作或塵封於館藏,或流落於民間,或收藏於方家。雖然這些年也做過不少的工作,但由於各種原因,未能盡如人願。思及吾人之壽命,雖有必然的延生之法,然難防意外的事故之變。雖先師著作集之未十分完備,惟將手邊已整理完成之文稿及時出版,亦頗有必要。

愚早年即隨先師陳攖寧學習,新中國成立後,愚又將先師接到家中同住。 1957年先師要來京任職,吾亦隨師進京,臨行前與先師商定:以後在仙學上,只能講清靜方法,絕口不言南宗功夫。近年來,有人用房中術的方法去曲解南宗功夫,並以此質疑先師陳攖寧的仙學學術;也有人將先師與吾的著作斷章取義,認定先師陳攖寧所得

僅是對先師的謗毀,而且也破壞了仙學學術的純淨。故希望這套書的出版,能讓更多關心仙學的同道,更正確地了解這門學術。

先師陳攖寧的著作是我們研究中華仙學學術的主要參考資料。這幾年,社會上出版的部分有關先師的著作,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有的在某種程度上對先師攖寧夫子的思想有所偏離,有的甚至與先師提倡仙學、研究仙學之初衷相左。為了正本清源,現將先師公開出版過的著作、未公開出版過的秘本,以及仙學方面以前不允許公開的口訣,先師批註過的經典、著作和談論仙學以外學問的文章著述,一併公諸同好,以正視聽。

本書在整理中,力求陳攖寧先生仙學方面的內容相對完整,對先師有關外丹方面的著作如《外丹實驗筆記》、佛學著作如《楞嚴經評註》等,其他如《大六壬評註》等未予收錄,以後或可做補集出版。

先師嘗言:學仙*要義,在於讀書窮理。愚多年的經驗亦認為,無論做什麼事,讀書明理是非常重要的,仙學尤其如此。自古沒有不讀書的神仙,願此書的出版,能給仙學愛好者、養生愛好者,以及道家、道教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如此餘願足矣。是為序!

胡海牙

乙酉仲春序於北京

參同契講義

陳攖寧/講解 胡海牙/校訂

周易參同章  

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廓,運轂正軸。

乾坤,兩卦名。乾為天,坤為地;乾屬陽,坤屬陰。兩卦乃是易道的門戶。易,一日一月也。故云:日月交光謂之易。又云:闔戶為坤,闢戶為乾,能闔能闢,所以稱門戶。蓋單扇者為戶,雙扇者為門。門字即兩個戶字相合而成。戶,為奇為陽,屬乾家;門,為偶為陰,屬坤家。

眾卦,包括六十四卦,除去乾坤兩卦為父母不算。父母者,乾生三男:震、坎、艮;坤生三女:巽、離、兌。於是陰陽相交,生子生孫,變成六十二卦,皆以乾坤為本,故曰眾卦之父母。

坎離,亦是兩卦名稱,坎是水是月,離是火是日。坎離兩卦,陽包陰,陰包陽,如匡廓然。蓋水和月,均是外陰而內陽;火和日,均是外陽而內陰,如匡廓。匡廓者,匡與筐同,廓與郭同。坎,外陰而內藏陽;離,外陽而內藏陰。如筐中藏物,郭中藏城之義。又,門框之框字,古時亦作匡,亦如城之有郭。故《契》雲:坎離匡廓。

又如運動車轂者,必先置正轂中的車軸。車輪中心小圓孔,曰轂;橫木作桿,兩端穿入轂中者,曰軸。此處轂譬猶身,軸譬猶心,謂要運用人身之水火、陰陽、日月,必須安正人心,不得稍存邪念。

又仇注謂:“轂軸二字與門戶、橐籥例看,亦取牝牡之意。”蓋車上軸頭正固,方能運轂,猶人身劍峰剛健,方能禦鼎。軸指下峰崑崙,不指中心主宰,下文“處中製外”方言及正心。

牝牡四卦,以為橐籥,覆冒陰陽之道,猶工御者,準繩墨,執禦轡,正規矩,隨軌轍,處中以製外。

乾坤,鼎器也,在人即為人之身體也;坎離,藥物也,在人則為神氣也;橐籥,喻陰陽之門戶。上陽子曰:橐象坤門,籥象乾戶。

覆冒,即包括也。又云:蓋於上面曰覆冒。 《中庸》雲:“譬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覆冒之義,與覆幬同。”陰陽之道者,《易·繫辭上傳》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程子曰:“離了陰陽便無道。”陰陽,氣也。所以陰陽者,道也。氣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

猶工御者,準繩墨,執禦轡,又作:猶御者之執禦轡,有準繩。御者,馬口鐵也;轡者,馬韁也;準者,驗平之器也;繩者,驗直之器也;規者,為圓之器也;矩者,為方之器也;軌者,兩車輪中間之距離也;轍者,兩輪行地之跡也。

中者,即規中。規中不單指清淨言,南派丹法在陰陽接觸,小往大來時,亦須知雄守雌,存無守有,恍惚杳冥,念念規中,使真人潛深淵,自優游而舒適。

一牝一牡,一陰一陽,四個卦象,作彼此相通、往來不窮的橐籥,用以包括一切。凡合於陰陽之道者,猶之乎御馬者執著禦轡,有一定的準繩,正一定的規矩隨著所行的軌轍,處其中以製其外。這是譬喻修道的人,只要一心不亂,念念規中,結果自有神妙不測之變化,不必去注意功夫的效驗而效驗自來。亦猶御馬,不必去細看馬的走法,只要執禦轡、準繩,正著規矩,隨著軌轍,則馬之行也,自會達到目的地。 《莊子》雲:“樞得其環中,以應無窮。”亦是此意。

數在律曆紀,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

律者,十二律也。律有十二,黃帝時伶倫所造。截竹為筒,陰陽各六。筒有長短,則聲音有清濁高下之分。陽律者六,即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陰律亦六,即大呂、夾鍾、仲呂、林鍾、南呂、應鐘。

修丹之道,與天運循環、陰陽往復之例是相同的,所以它的氣數在律正合十二管,在歷正合十二月。而每月的節令以五日為一候,正是六候。六候之中,前三候為金,後三候為水,用以調合營衛補氣補血,為之經。而一日之中,朝進陽火,暮退陰符,自屯蒙需訟以至既未,為之緯。如此逢月逢日,有經有緯,好像每日奉著值符使者的命令。

兼併為六十,剛柔有表裡。朔旦屯直事,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昧爽,終則復更始。

六十者,謂行火候,除去鼎器藥物四卦,故只算六十卦。

屯直事者,震下坎上,為屯卦。震為長男,而能複坎中之陽,以行溫養之功,施生育之德故謂屯直事。

蒙當受者,艮上坎下,為蒙卦。艮為少男,而能聚坎中之陽,以行溫養之功,故謂蒙當受。

昧爽,一作晦爽,即次月之初也。

一月三十日,一日一夜共兩卦,兼併共計六十卦。剛是陽,柔是陰;剛是金,柔是水;剛是鉛,柔是汞;剛是氣,柔是神;剛是命,柔是性;剛為表衛,柔為裡衛,所以剛柔有表裡。而自初一之旦辰始則進陽火,為屯卦直事,到暮晚時退陰符,則蒙卦當受。至明日(初二日)之旦辰,進陽火則需卦直事,暮晚退陰符則訟卦當受。如此依次挨排,計日用卦,朝師暮比,晝夜各用一卦,直到月晦日,則正值朝既濟暮未濟,以至次月之朔,再复朝屯暮蒙,所以說終則復更始。然這不過《易經》上的卦名如此,其實沒有什麼深意。所以張紫陽真人云:“此中得意休求象,若究群爻漫役情。”又說:“卦中設象本儀形,得像忘言意自明;後世迷途惟泯象,卻行卦氣望飛升。”

日辰為期度,動靜有早晚。春夏據內體,從子到辰巳。秋冬當外用,自午訖戌亥。

辰,一作月;期度,即規則及法度也。春夏內體,秋冬外用者,朱夫子云“春夏為朝,秋冬為暮”;內體謂前卦,外用謂後卦。彭真一子云:陽火自子進符,至巳純陽用事,乃內陰求外陽也。陰符自午退火,至亥純陰用事,乃外陽附內陰也。由內至外謂之內體,由外至內謂之外用。

此是申言修煉的火候。一日、一辰、一月、一年,其陰陽、進退、消息、升降的道理,完全是相同的。一日一辰有四時可以用子、午、卯、酉等地支相計算,而一月一年亦有四時可以用子、午、卯、酉等地支相計算,所以可用日辰作為期度,而年月可以類推。動屬陽,是早;靜屬陰,是晚。春夏則由內陰而求外陽,進陽火也,是以從子到辰巳,謂之據內體;秋冬則由外陽而附內陰,退陰符也,是以自午訖亥戌,謂之當外用。一年如此,一月如此,一日、一辰亦無不如此。

賞罰應春秋,昏明順寒暑。爻辭有仁義,隨時發喜怒。如是應四時,五行得其理。

賞應春,罰應秋;昏順寒,明順暑。細玩爻辭,有仁有義。爻有奇偶,奇爻為—,屬陽,陽為仁;偶爻為,屬陰,陰為義。仁為賞,義為罰,功夫亦準此。隨其時候發喜發怒,這都是合乎一陰一陽的性質。理,一作序。

陸注云:“此乃總結,明丹道與天道、易道,無不相準,蓋賞罰喜怒者,火候文武慘舒之用也。”天道,春一噓而萬物以生,秋一吸而萬物以肅。 《易》書卦爻,喜而扶陽,怒而抑陰,莫非消息自然之理。丹法進火退符,一準是道。故昏則宜寒,為罰,為怒;明則宜暑,為賞,為喜。一日之中而四時之氣俱備,皆要順其自然,非有所矯柔造作於其間者。如是則身內之五行各得其序,而丹道可冀其成矣。

乾坤二用章 第二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像也;設位者,列陰陽配合之位也。易謂坎離。坎離者,乾坤二用。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往來既不定,上下亦無常。上天下地,既定其陰陽之位,而日月即往復回環,運行乎其中。天地,即是乾鼎坤爐的大象。乾鼎為陽,坤爐為陰,故乾坤亦列有陰陽配合之位。日月為易,易為坎離者,蓋坎離為人身之日月,而日月為天地之坎離。又日月為天地之易,坎離為人身之易;日月為天地之二用,坎離為人身之二用(即指乾鼎坤爐)。日月二用,在天地間,固無定位,而周流行乎六虛之間;坎離二用,在乾鼎坤爐之中,恍惚杳冥,亦無一定爻位,而周流乎人身之六虛,以補氣補血。然坎離二氣之運用,但覺融快乎身心,而其往來則不定,是以上下亦無常。此蓋形容離家之汞與坎家之鉛,一交之後,先天之炁即源源而入我身中,自有周流六虛、往來不定、上下無常之景象。幽潛淪匿,變化於中。包裹萬物,為道紀綱。以無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離沒亡。

先天一炁,幽玄而深潛;杳冥恍惚,沒藏而不得見。然及其時至機動,一陽爻生,則自然變化於中,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生仙,皆賴此一炁。故云包裹萬物,而為道紀綱。

然此先天一炁,若有心求之,則必不能得,必須以無心求之,藉象罔而得玄珠,非離朱吃詬之所能求也。故云以無制有,器用者空。蓋謂器若實者,則不能得其用,惟中空者,乃能受物而得用。此無論清靜、陰陽皆如此。

清淨功夫,若不能虛極靜篤,則一陽不生;陰陽功夫,若離器不空,則坎宮之氣,安能默運過來?然空之與氣本不相離。關尹子云:衣搖空得風,氣噓物得水。搖空得風,則鼓物可以生氣;噓物得水,則積炁可以化精。是氣水炁精,蓋本是一物之變化,可分可合者也。

消息者,諸家皆云進火為息,退符為消,一消一息,其陰陽升降進退之時,自有一種融和溫薰之景象,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尚安知有坎離二爻存乎其間哉!

又一說:息則朔旦至望,震兌乾為陽火;消則望後至晦,巽艮坤為陰符。一日兩卦,始自屯蒙,終則既未,皆六十卦爻之妙用,並無坎離可見,是坎離沒亡也。亦通。

中宮土德章 第三

言不苟造,論不虛生。引驗見效,校度神明。推類結字,原理為徵。坎戊月精,離己日光。日月為易,剛柔相當。土旺四季,羅絡始終。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宮,戊己之功。

魏公,真人也,真實而無妄,所以言語不肯苟造,議論不肯虛生,況且引驗而能見效,測量合乎神明。又推類古聖作字之意,即原其理以為徵。彼坎家之戊土,實含月之精;我離家之己土,實藏日之光。彼之坎月,我之離日,互為交易,方得鉛汞之剛柔相當,陰陽之情性和合。然所以能如此者,必須用土。

觀乎五行之土,分旺四季,而羅絡乎終始,萬物生成,皆不能外之,則知作丹之道,亦同此理。

丹家之土謂何?即真意也。彼之金水,我之木火,若無真意去融會貫通,而混一之,則木魂之青,火神之赤,金魄之白,水精之黑,各居一方,分離散失,永無成丹之望。若欲成丹,必須坎離兩家,都用中宮的真意,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自然兩而化者,變一而神,豈非坎戊離己二土妙用之功哉? 《悟真篇》雲:“坎離若也無戊己,雖含四像不成丹;只緣彼此懷真土,遂使金丹有返還。”

引驗見效,謂引證事實和經驗,以見其功效;推類結字,謂古人作字之意,合日月而為明,而成易,而成丹者,皆是。

中華仙學養生全書 (全三冊)道教大師陳攖寧文集
NT$1799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

您可能會喜歡

  • NT$1980

    中國民間奇幻全書 神鬼+精怪+仙妖(函套全3冊)特裝刷邊典藏版 中國神祇奇幻生靈魔鬼玄幻神秘奇事 民間神話故事傳說信仰民俗文化

  • NT$1699

    入地眼全書 手抄本(共2冊)繁體豎排 手工線裝

  • NT$1799

    正一天師符箓講義(全2冊)手工線裝

  • NT$1399

    道教文疏牒(上下2冊)繁體豎排 手抄本

  • NT$1559

    全真文檢輯要+全真秘旨輯要(共2冊)繁體豎排 手工線裝大字版

  • NT$1299

    茅山上清宗壇早晚課仙經 合刊大折本 繁體豎排 大字體

  • NT$1399

    楊公廿二十四山立向秘訣+二十四山分金立向(共2冊)繁體豎排

  • NT$1669

    茅山上清靈符(全2冊)彩印

  • NT$2590

    《道教授籙奏職文檢》全四冊 繁體豎排 線裝彩印

  • NT$1990

    道教符解《道家開運符籙》全4冊

  • NT$1699

    長春八極拳全集 (上下冊)+八極拳精粹(共3冊)

  • NT$999

    熊春錦 熊厚金 空淨作品集:中國玄靈功基礎班教材 玄靈化因 聖心龍華 修真心燈 丹元聖會 玄修真機

  • NT$1699

    【全新正版】當代中醫師靈驗奇方真傳 (上中下共3冊)16開大字體 共1527頁

  • NT$1799

    正傳 地理統一全書(上下2冊) 繁體豎排 大字體附插圖 [明]余象鬥 著

  • NT$1999

    中國仙道之究竟(全6冊)繁體豎排(內金丹法+性命篇+女金丹法+天仙心傳+現代道家養生法+文始真經新釋)

  • NT$1699

    青龍山人《道家內功法術研究 函授教材》上下2冊

  • NT$1519

    崑崙仙宗《劉師培中講道集成》繁體豎排 一二冊合訂本+三四冊合訂本(全2冊)

  • NT$7999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全600卷共10冊)繁體橫排 大字注音 歷代佛教經典集成

  • NT$3990

    佛學大辭典(全4冊)含目錄索引1冊 繁體豎排 1922版原版復刻 丁福保著 實用佛學辭典

  • NT$2999

    虛雲和尚全集(全套9冊)淨慧主編 老和尚開示錄年譜書信 虛雲大師傳

  • NT$1799

    安居金鏡 原版復刻 繁體豎排 插圖典藏版(全2冊)

  • NT$1399

    易圖丹鏡 繁體豎排 圖文並茂 道教修練養生修練 以圖說經輯錄仙佛書籍

  • NT$999

    魯班經 繁體豎排 插圖典藏版 清古吳德聚堂刊本影印 本書含(新鐫工師雕斫正式魯班木經匠家鏡 )

  • NT$1999

    女丹仙道 道教女子內丹養生修煉秘籍(全二冊)養生女子丹道功法 內丹修練 丹經 道教文化 道家法術典籍 金丹秘法入門

  • NT$1699

    丹道仙術入門+道學與丹道(薛宗源老道長傳世丹經功法) 共2冊

  • NT$1790

    增補高島易斷(全二冊)布面精裝 周易預測佔斷經典 釋譯高島吞象易經陰陽五行佔斷經商為官周易術數

  • NT$1590

    半日臨證半日讀書(一集+二集+三集 )全3冊 中醫思想者叢書記錄邢斌醫師由青年跨入中年這八九年間臨證之所得

  • NT$1690

    移花就鏡:二十四品詩書畫印通釋+半半集(共2冊)

  • NT$1599

    《二十四詩品》講記+二十四詩品+二十四詩品 續詩品(共3冊)

  • NT$1799

    《四時之外》 朱良志 探討中國藝術在時間超越中體現出來的獨特的歷史感、人生感、宇宙感

  • NT$2390

    朱良志藝術哲學文存 中國美學入門 【精裝硬殼全5冊】 法自畫生 惟在妙悟 畫者東西影 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 扁舟一葉

  • NT$2690

    【刷邊特裝盒函版】道教大辭典 吉宏忠道教百科全書 吸收百年道教研究成果 二十年匠心打造的道教文化結晶 道教歷史文化現狀大型專科辭典 (附贈 神仙圖冊+知識圖譜+綾布捲軸畫+藏書票)

  • NT$2590

    先天秘符 民國丙辰年手抄錄 江西龍虎山上清宮法本(全3冊) 線裝彩印

  • NT$1399

    天師三敕百解符秘

  • NT$1999

    神機靈數一掌經 金錢課+牙牌神數七種(共2冊)繁體豎排 原版影印 增補四庫未收方術彙刊

  • NT$1799

    達摩一掌經(全2冊)繁體豎排 線裝

  • NT$2290

    中國古代陶器 歷代瓷器 參考臨摹高清電子素材圖片庫 3268 幅 ( 252G 隨身碟出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陶瓷器高清圖片素材大全

  • NT$1659

    【豎排繁體中文】佛陀的量子世界+老子不為 2冊

  • NT$2690

    尚氏易學存稿校理(全套4冊)繁體橫排 尚秉和遺稿 周易古筮攷 焦氏易詁 易林注學易說評議基礎理論研究 易經基礎理論研究書籍

  • NT$1990

    御纂周易折中 原版影印本(全三冊) 繁體豎排 [清]李光地

  • NT$1890

    易經日講(全3冊)愛新覺羅 毓鋆

  • NT$1999

    周易象數學史(全三冊) 林忠軍 著

  • NT$1690

    金超傑 金氏五行升降中醫進階班講義(1冊) 金氏五行升降中醫(第四期線下課) 全套視頻教程 64G U盤發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

  • NT$1599

    田野 木針療法(1冊)+田野木針療法完整版46集高清影片課程(32G U盤出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

  • NT$1990

    王棟 鈴醫解密+鈴醫五絕(共2冊)王棟 全6套鈴醫影片教學大合集

  • NT$1990

    28000張高清敦煌壁畫 線描飛天高清畫冊電子版173G 莫高石窟佛像雕塑臨摹素材 (173G U盤發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 手機電腦平板都能看)

  • NT$1899

    昆侖仙宗築基妙訣錄+仙宗道功精華(共2冊)繁體豎排

  • NT$1880

    正一天師關煞全解+解除三十六關煞科(共2冊)彩印 繁體豎排

  • NT$4950

    倪海廈中醫書籍全套44冊(B5大開本) 天紀 人紀 傷寒論 針灸 神農本草 黃帝內經 附贈128G U盤全套高清教學視頻

  • NT$1599

    台北故宮藏品33000件 高畫質圖片素材 附文字說明(128G U盤出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手機電腦平板都能看)

  • NT$1190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續集(共2冊)

  • NT$1690

    黃帝內經全本(共4冊)古體字全文誦讀本(素問上下冊/靈樞上下冊 大字註音

  • NT$1790

    經方方證+經方醫案 (共2冊)

  • NT$1590

    黃帝外經解要 +玄隱遺密(共2冊)

  • NT$1599

    經方觀止(全2冊) 傷寒篇 +金匱篇

  • NT$1990

    易經圖典-河圖洛書名家集解+周易概論+周易恆解校箋(共3冊)

  • NT$1699

    馬家駒《詳解傷寒論398條113方》上下2冊 私塾班 1000+頁完整實體講義

  • NT$1799

    《無名之始》全3卷 繁體豎排 彩印

  • NT$1799

    太乙神數預測絕學 +皇極經世太乙神數圖解(共2冊)

  • NT$1590

    劉師培中《問道初知》上下冊合訂本 繁體豎排 (共1冊)

  • NT$1599

    王陽明軍事著作校注(全2冊)繁體橫排

  • NT$1599

    無上秘要(全3冊)繁體豎排 原文註解 周作明點校

  • NT$1980

    民間崇拜文化叢書(全4冊 ) 民間百神+佛界百佛+冥界百鬼+道界百仙

  • NT$2590

    證類本草箋釋(全套共6冊)繁體橫排 [宋]唐慎微

  • NT$1890

    中醫哲學史(共3卷):先秦兩漢時期+魏晉--金元時期+明清時期

  • NT$1599

    道教醫學精義+道醫窺秘+醫道還元 純陽呂祖師(共3冊)

  • NT$1690

    元氣神機:元氣的力量 醫案與醫理+ 先秦中醫之道+道生醫 中醫的頂層理論(共3冊)

  • NT$2690

    《時空針灸學 》腧穴 奇經八脈 針灸大成 甲乙經 古代時空論 時空針灸 靈龜八法與飛騰八法(朱勉生 著)

  • NT$1590

    太極拳道幾+太極拳與老子道德經(共2冊)繁體豎排

  • NT$1690

    丹亭真人傳道密集+廣胎息經(共2冊)

  • NT$1859

    玄罡鈺錄+劉培中駕返崑崙三十七週年紀念特刊(共2冊)

  • NT$2390

    行讀中西的人文課(全4冊 ) 一場跨越古今中西的人文之旅 貫穿文學文化 先秦與軸心時代+漢魏晉與古典時代+唐宋與西方中世紀+元明清與西方文明興起

  • NT$1690

    道家古籍《學符一本通》共4卷 合訂共3冊 繁體豎排

  • NT$1799

    《雷部諸神將帥符篆內秘》 +《正一天師將帥符秘內旨》共2冊

  • NT$1690

    玄壇趙元帥財神經+都天太歲說解煞卻炎真經(共2冊)線裝 繁體豎排

  • NT$1390

    水法秘訣(上下2冊)清抄秘本

  • NT$1599

    梵學(第一輯)(上下2卷)

  • NT$1990

    道教符解《道家開運符籙》全4冊

  • NT$1699

    天師符籙(共3冊)繁體豎排 彩印

  • NT$1399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繁體豎排) 一本關於儒釋道三教聖賢及眾神的故事圖像集(1冊)

  • NT$1599

    劉師培中道功修煉範例+道功拳劍秘錄(共2冊)

  • NT$1999

    水陸儀軌会本 大折本(全四冊)綢緞面 豎排大字

  • NT$2599

    大乘妙法蓮華經 大折本(全七卷)綢緞面 豎排大字 共1294頁

  • NT$1990

    《陽宅生基512套範例》共2冊 繁體豎排 線裝

  • NT$1969

    道教疏文典範(上下2冊) 繁體豎排

  • NT$1999

    茅山陰法+茅山六甲壇華陽陰法(共3冊)

  • NT$1990

    《蓬壺煉度科》上下2卷

  • NT$1990

    增補選擇通書(共2冊)

  • NT$1990

    增補選擇通書(共2冊)宣紙線裝 繁體豎排

  • NT$1990

    茅山入門符籙 手抄本(全四冊)

  • NT$1399

    申高源秘傳:元辰宮改運術

  • NT$1690

    增補秘傳萬法歸宗(上下2冊)

  • NT$2390

    《文公家禮道法集成》共4冊

  • NT$1990

    新刊敬竈全書(共3冊)

  • NT$1690

    《道壇符法科儀 神像開光秘諱》+《道教符籙法本 明修壇崑崙秘本》(共2冊)

  • NT$1790

    《藥王靈簽 陽上64簽和陰下64簽》 +《觀音靈簽 100簽 》(共2冊)

  • NT$1890

    《六壬仙法秘本》上下2冊

  • NT$1990

    《道家八字改運符秘》全套三冊 彩印 繁體豎排

  • NT$2590

    《家傳南葛上清符籙》全套3冊

  • NT$1699

    《楊公四大救貧水法七十二局分金立向,賴布衣五行消砂納水秘訣》+《楊公水法總論》共2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