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本:16開
頁碼: 373
作者:好吃研究室 編著
ISBN號:9787508092980
出版時間:2018-04-01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印刷時間:2018-04-01
版次:1印次:1
餐桌上的香料百科
你是不是常常知道某些香料的存在卻不知道該怎麼使用?
大茴香、小茴香、藏茴香、甜茴香總是傻傻分不清楚?蒔蘿和茴香怎麼那麼像!肉桂葉和月桂葉從外形要怎麼區分?
答案都在《餐桌上的香料百科》裡。編者在書中提供了每種香料的別名、產地、利用部位、應用、保存等細節知識,並附有實物圖解來幫助分辨類似香料、介紹常用搭配等,並給予香料與食材搭配上的好建議,例如蒔蘿適合搭配海鮮,迷迭香、小茴香適合搭配肉類,奶製品或濃湯加入鼠尾草或肉荳蔻時味道特別好。香料可調色、增香、矯臭,不知道怎麼搭配?本書教你煮出淋漓盡致的味道。
這是一本讓廚房新手提升料理風味的香料指南,也是一本讓料理能手理解香料關鍵的豐富百科。
內容簡介
餐桌上的香料百科
《餐桌上的香料百科》分四個地域,介紹了在歐美、東南亞、印度以及台灣地區常用的60多種香料,涵蓋每一種香料的應用、保存方法和產地信息,以及形似香料的辨析,並附有上百種可供實踐的經典菜譜,帶你從香料的角度體會異國文化,讓你在受到科普的同時也能動手做出相應的美食,是廚房愛好者不可缺少的一本手邊參考書。
編輯推薦
你是不是常常知道某些香料的存在卻不知道該怎麼使用?
大茴香、小茴香、藏茴香、甜茴香總是傻傻分不清楚?蒔蘿和茴香怎麼那麼像!肉桂葉和月桂葉從外形要怎麼區分?
答案都在《餐桌上的香料百科》裡。編者在書中提供了每種香料的別名、產地、利用部位、應用、保存等細節知識,並附有實物圖解來幫助分辨類似香料、介紹常用搭配等,並給予香料與食材搭配上的好建議,例如蒔蘿適合搭配海鮮,迷迭香、小茴香適合搭配肉類,奶製品或濃湯加入鼠尾草或肉荳蔻時味道特別好。香料可調色、增香、矯臭,不知道怎麼搭配?本書教你煮出淋漓盡致的味道。
這是一本讓廚房新手提升料理風味的香料指南,也是一本讓料理能手理解香料關鍵的豐富百科。
內容簡介
《餐桌上的香料百科》分四個地域,介紹了在歐美、東南亞、印度以及台灣地區常用的60多種香料,涵蓋每一種香料的應用、保存方法和產地信息,以及形似香料的辨析,並附有上百種可供實踐的經典菜譜,帶你從香料的角度體會異國文化,讓你在受到科普的同時也能動手做出相應的美食,是廚房愛好者不可缺少的一本手邊參考書。
作者簡介
編著
好吃研究室,從對食材的關心出發,上山下海,致力於尋找中國台灣的好食材與精彩的飲食故事。從產地裡,我們挖掘達人農夫的堅毅精神;從阿嬤口中,我們記錄即將遺落的傳統作法;從菜市場裡,我們看到隱身在常民裡的料理智慧……相信食物可以予人幸福與療愈,推廣當地、當季食材。作品有《好吃》雜誌、《餐桌上的調味百科》等書。
香料顧問、食譜設計與示範
【歐美 南洋】林勃攸
22年的廚師生涯,和香料總是密不可分,為了取得新鮮的香氣來源,成了“綠手指”,家裡種有數十種可食用的香草植物。對香料與食材的搭配很敏銳,尤擅長歐美、南洋與蔬食料理。幾乎每天都和香料為伍,用各種香氣煮出療愈美食。曾任亞都麗致巴塞麗廳、喜來登大飯店、台北西華飯店副主廚,新竹煙波大飯店主廚,現為明新科技大學旅館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台式】郭泰王
32年的廚師經歷,卻永遠保持一顆創意的玩心,擅長台菜、粵菜與川菜,深諳台式料理使用香料的精華,如在醬油裡加點甘草會有回甘的餘韻,爆香蔥薑蒜時加點紅蔥頭,可幫助香味彼此加成。曾任故宮晶華創意主廚,榮獲法國美食部騎士勳章,現為亞洲廚藝交流協會會長。
【印度】熊懌騰
印度華僑,料理經驗20多年,在印度時便被街坊鄰居稱很有烹飪上的天分,對各種不同國別的料理都有興趣,到台灣學中菜後落地生根,並在很少人懂印度菜的2000年初開了間印度餐廳,以馬薩拉虜獲不少老饕的心,很懂香料複方搭配上的微妙差異,現為天母老字號印度餐廳“香料屋”老闆。
目 錄
推薦序
010 餐桌上的魔術師
序言
011 懂得香料,就是懂得味道的靈魂
PART1 關於香料,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014 香料vs.香草
015 讓香氣充分釋放的方法
016 香料的使用概念
019 常用的通用香料
020 胡椒 白胡椒、紅胡椒、黑胡椒、綠胡椒
026 辣椒 辣椒好朋友
032 芥末 褐芥末、芥末醬、黑芥末、白/黃芥末、芥末粉
PART2 歐美料理的香料日常
036 飲食文化篇-不像亞洲菜系的鮮明嗆辣,歐洲人使用香料講求平衡搭配的美感
045 歐美料理常用香料一覽
048 調香篇 普羅旺斯綜合香料、意大利綜合香料、美式肯瓊綜合香料(新奧爾良烤豬肋排)
052 香料油 檸檬馬鞭草油、迷迭香大蒜辣椒油
054 香料鹽 迷迭香鼠尾草海鹽、綜合香草鹽
056 香草束做高湯 西式雞高湯、法式香草束蔬菜肉鍋
058 經典菜 西班牙海鮮飯、西西里白酒酸豆海瓜子、拿坡里水煮魚、普羅旺斯燉菜
063 歐美料理常用香料
064 紅椒粉
紅椒雞腿佐雞豆莎莎醬
068 番紅花
法式馬賽鮮魚湯
072 百里香
粉煎百里香雞排佐檸檬
076 迷迭香
歐式牛肉串佐迷迭香巧克力醬
080 薰衣草
蒜香薰衣草鮮蝦
084 牛至
香烤意式蔬菜
088 馬鬱蘭
馬鬱蘭燉蔬菜、地中海香料雞肉餅
094 蒔蘿
蒔蘿粉紅胡椒鮭魚排
098 茴香
西式茴香煎蛋、茴香蘋果沙拉
104 歐芹
蒜味歐芹烤番茄
108 細葉歐芹(平葉歐芹)
歐芹甜椒湯
112 羅勒
羅勒乳酪番茄塔
116 龍蒿
法式鮮蝦濃湯
120 鼠尾草
鼠尾草檸檬蜂蜜烤雞翅
124 芝麻葉
南法香草芝麻葉沙拉
128 蒲公英
英式炸蒲公英豬肉餃
132 金蓮花
金蓮花鮪魚三明治
136 玫瑰天竺葵
鐵板蘋果玫瑰天竺葵
140 檸檬馬鞭草
馬鞭草法式煎餅、馬鞭草薄荷枸杞茶
144 薄荷
辣椒天使面佐胡椒薄荷、綠薄荷煎藕餅
150 香草
法式香草白酒奶油雞塊
154 肉桂
法式肉桂紅酒西洋梨
158 魚腥草
魚腥草馬鈴薯煎餅
162 杜松子
德國酸菜佐水煮馬鈴薯
166 辣根
酥炸雞柳佐辣根醬
PART3 南洋料理的香料日常
172 飲食文化篇-產地特權,新鮮的味道才好
178 南洋料理常見香料一覽
180 調香篇 黃咖哩粉、大蒜月桂油、亞洲風味鹽
182 經典菜 越南河粉、泰式綠咖哩雞、泰式紅咖哩牛肉、泰式酸辣蝦湯、印尼炒飯、肉骨茶
191 南洋料理常用香料
192 薑黃
越式薑黃烤鮮魚、巴賈魚片
198 南姜
印尼南姜蜆仔湯
202 羅望子
印尼羅望子烤肉串
206 咖哩葉
印尼辣味鯖魚、咖哩葉冷泡茶
210 萊姆葉(檸檬葉)
泰式萊姆魚餅
214 香蘭葉
泰式香蘭炸雞、香蘭葉茶
218 刺芫荽
泰式牛肉沙拉
222 檸檬香茅
泰式檸檬香茅烤鮮魚
226 月桂葉
越式豬五花燉蔬菜、香葉筍尖腩肉
232 鹽膚木
鹽膚木烤雞腿棒
PART4 印度料理的香料日常
238 飲食文化篇-在印度,從早上睜開眼,香料生活就開始了!
246 印度料理常用香料一覽
248 調香篇 馬薩拉綜合香料粉(印度什香粉)
250 香料醬 香菜醬(芫荽醬)、酸枳醬(羅望子醬)
252 經典菜 越南河粉、泰式綠咖哩雞、泰式紅咖哩牛肉、泰式酸辣蝦湯、印尼炒飯、肉骨茶
269 印度料理常用香料
270 孜然(小茴香)
印度蔬菜咖哩
274 黑孜然
276 大茴香
278 葛縷子
280 印度藏茴香
282 肉荳蔻
南瓜面疙瘩
286 小荳蔻(綠荳蔻)
288 黑荳蔻
290 葫蘆巴
PART5 台式料理的香料日常
294 飲食文化篇-台式香料,裡頭有我們熟悉的家鄉味
298 台式料理常用香料一覽
300 調香篇 五香鹵包、五香粉
302 香料醬 台式油醋青醬、台式香椿醬
304 經典菜 古早味肉臊、台式滷肉
307 台式料理常用香料
308 丁香
丁香燒豬腳、丁香扣鴨肉、菲律賓燉肉菜
314 八角
椒鹽排骨
318 甘草
甘露蒸蛋、椒鹽鮮魷
322 陳皮
豉汁陳皮蒸排骨、陳皮炒牛肉
326 馬告
馬告雞湯、馬告蛤蜊絲瓜
330 香椿
香椿燒豆腐
334 刺蔥
刺蔥皮蛋、刺蔥麻油雞肉
338 土肉桂
瓜環桂香肉
342 花椒
花椒口水雞、麻婆豆腐
346 桂皮
香桂燒排骨
350 紅蔥頭
油蔥炒米粉、紅蔥肉臊煎餅
354 香菜
香菜蔥油餅、香菜牛肉絲
358 九層塔
塔香茄子、三杯雞
362 羅漢果
羅漢果燒腩肉、羅漢果西洋菜煲排骨
366 山奈
南宋姜肉、山奈長壽雞
370 香料索引-依香料名分類
372 料理索引-依食材分類
前 言
懂得香料,就是懂得味道的靈魂
其實,香料無所不在。在白開水里加片薄荷葉、炒菜時以蒜頭爆香、番茄比薩上都會有的牛至、泰式酸辣海鮮湯裡的檸檬草、牛肉乾裡的八角、蘋果派裡的肉桂……
我們是否只知道某些香料的存在卻不知道該怎麼使用它們?它們就像另一個世界的存在,屬於進階版的料理,只有少數人可以踏進。
但真的是這樣嗎?理解香料,正是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對味道的觀點。香料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有不同的使用樣態。如果不僅僅把它當成食材,而能把它放在地域的文化脈絡裡,學起來會更有溫度、感覺與記憶。
是的,舌頭是有記憶的。所以我們會記得印度奶茶裡要加小荳蔻,煮香料熱紅酒時肉桂一定不能少,吃印度或南洋咖哩時常想起薑黃粉,咬一口娘惹糕時香蘭葉的淡淡芋香彷彿還在嘴邊。
在歐美、印度、東南亞及台灣地區,香料都有不同的用法。它的世界深邃豐富,懂得香料,或許不會讓我們馬上變身大廚,卻是讓料理變得“不一樣”的關鍵。
記得有位朋友曾在甜點裡放了一片金蓮花葉,咬到時淡淡的芥末味,讓在場所有人驚呼,直說這道菜好厲害。本書的台式香料顧問郭泰王,僅用甘草、香菜、白胡椒煮出甘草水,用其蒸蛋就美味到讓人欣喜。
懂得香料,就是懂得味道的靈魂。用天然的方式調味,嘗試跟香料做朋友,你手上的秘密武器就會越來越多,美味與幸福就在指間。
免費在線讀
關於香料,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五千年前,埃及人就懂得用孜然、肉桂、丁香等香料製成木乃伊防腐劑;在古羅馬和中世紀時期,香料已是歐洲王宮貴族愛用的調味品,且價格高昂,屬於身份地位的象徵;1298年馬可波羅口述了他在東方世界看到的香料與黃金,掀起了航海時代的冒險熱潮;1521年麥哲倫船隊航行到菲律賓的香料群島(馬魯古群島),帶回一箱又一箱的戰利品,開啟了歐洲各國在香料貿易上的競奪。
小小一顆種子,究竟有什麼神奇魅力?從身份地位的象徵、對東方的綺麗想像、競爭的籌碼目標,進展到每一國的飲食文化里。當我們喝著玉米濃湯,撒下黑胡椒時,便參與了這場香料生活化的過程。
如今,香料已不再是對遠方氣味的想像,也不是身份地位的象徵。相反地,它成了各國飲食生活裡的重要一員,也是一位料理者的廚藝能否進階的重要指標。能想像一位厲害的廚師或媽媽,不懂得如何使用八角、迷迭香或羅勒嗎?
面對著這些只要加上一點就可以讓味道完全不同的調味品,準備好了嗎?請跟著本書一起認識它們。
香料:可食用的調味料
香草:對人類生活有幫助的花草
香料可分為辛香料和芳香料,辛香料氣味辛辣濃郁,如黑胡椒、花椒、八角、紅蔥頭等;芳香料指的則是我們常說的香草植物,如薰衣草、迷迭香、歐芹、薄荷等。
香料為“可以食用,增加料理香氣、味道或染色的調味品”。有些香料如胡椒、辣椒、芥末會增加料理的辣度;薑黃、番紅花、紅椒粉則有很好的染色效果。香料屬於植物,還具備一些療效,像薑黃可抗氧化、月桂葉能消除疲勞和刺激食慾、薰衣草則能放鬆心靈和鎮定神經等。
與香料具備可食用的特質不同,香草指的是“對人類生活有幫助的花草”,有些可食用,有些僅具觀賞或芳療用途。相對於香料,香草的定義更廣泛。本書則以可食用且日常烹調常用的香料為主,新鮮乾燥皆有,且使用範圍從根、莖、花、葉、種子到樹皮。如果仔細分辨會發現,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的味道不同(如薰衣草花的味道濃郁適合泡茶,薰衣草葉的味道則較淡,去腥效果好),更遑論新鮮和乾燥、顆粒和粉狀香料味道的差異了。
使用香料其實是一場料理實驗,單方、複方,新鮮、乾燥,和不同食材的搭配都會有很不一樣的效果,建議你放手去玩,嚐嚐每一種香料的味道,再小分量地加,感受用香料料理的實驗精神以及豐厚滋味,只要多試幾次,一定會逐步抓到使用訣竅!
讓香氣充分釋放的方法
香料分新鮮、乾燥的兩種,其中乾燥的又可分為葉狀、粉狀、顆粒狀、條狀、塊莖等,但可不是把它們丟進菜餚裡就可以散發出香氣。快來看看有什麼幫助香氣釋放的小技巧!
香料的使用概念
別被食譜綁架:就算是同一種香料,因為生產環境條件、品種差異、乾燥或新鮮、處理方式不同,都會造成味覺上的差異。使用之前先嚐嚐手邊的香料,將有助於你評估該如何使用它。隨時保持開放的心態,根據自己的喜好稍加調整,可千萬別被食譜綁架了。一開始應用香料,別貪心求多、太過豪邁,由於異國香料與我們日常口味不太相同,循序漸進地加入,會比一次到位更接近完美。
綜合還是單一?市售的香料大體可分為綜合香料與單一香料兩類。綜合香料(咖哩粉、五香粉、法國四香粉等)對於初學者來說相當方便好用,意大利綜合香料、普羅旺斯綜合香料(第48頁)隨意加入橄欖油、鹽、胡椒塗抹於雞腿上送入烤箱,或添加於馬鈴薯、奶油餅乾中,都相當討喜;但固定配方長時間下來,不免感到乏味。身為進階烹飪者,可以開始使用更多單一口味的香料,自行調配或區分,鍛煉味覺,使調味更細緻化。
香料分類:香料有濃有淡,使用濃度高的香料(如迷迭香)時不要放太多,以免蓋過其他香料的風味。略微了解不同香料的屬性,也有助於即興搭配,例如蒔蘿、茴香、酸豆特別適合搭配海鮮,迷迭香、小茴香特別適合肉類,而奶類製品或濃湯加入鼠尾草或肉荳蔻後味道總是特別好。
保存方式:新鮮香料沒有乾燥香料容易保存,最好於使用前購買,並儘快食用完畢,若無法馬上用完,仍保有根莖的,可像插花般置於容器中冷藏,每天換水,可保存2~3天;若以莖葉為主,可以放置於乾淨保鮮盒中,香草上下都用微濕的廚房紙巾鋪蓋,可以保存超過一星期。
缽與杵的妙用:乾燥香料像胡椒,只要磨成粉,香氣就容易流失殆盡,購買時建議選擇顆粒完整的,家裡常備一個小石臼,使用前用鍋子或烤箱幹烘一下,現磨現用香味更好。
作 者:林勃攸,好吃研究室 著
出 版 社:華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01日
頁 數:388
開本:16開
裝 幀:平裝
ISBN:9787508096766
餐桌上的調味百科
這是一本廚房必備的“完美調味百科”
從調味料的單一應用、到復合的醬料調製,
只要掌握食材與調味的搭配精髓,
就能組合出數百種美味秘方,做出對味的料理!
掌握風味關鍵,讓下廚變簡單
調味美味要先理解風味!每一種調醬辛香料都各有提味奧妙,先了解食材與條未見的搭配關係,再進一步嘗試配製醬料的完美比例與組合秘方,你也能輕鬆端出屬於自己家的美好滋味。
弄懂相似品的同與不同
調味料千百種,醬油跟蔭油的差異在哪?顏色為何有深有淺?起鍋前的淋醬油更能嗆出豆香?名稱叫糖,可是黑糖礦物質含量較高,白砂精製味純?包裝開封後該常溫保存還是收進冰箱?一次全部告訴你!
調味專櫃!直接滿足各種醬料需求
吃水餃跟火鍋不能少的蘸醬、方便的拌飯拌麵好朋友、美味的快速蒸魚醬怎麼調……?每天都吃不膩的家常菜,美味關鍵常在於“就是那個味!”,書中設計了*實用的醬料主題,快速檢索,為日常料理找出*對味的搭配。
內容簡介
餐桌上的調味百科
《餐桌上的調味百科》詳解105種*常用到的調味料 香辛料,從調味料的單一應用、到復合的醬料調製,延伸出128款中式、日式、南洋、西洋醬料,及58道經典料理。調出美味要先理解風味,本書從基礎開始,詳盡介紹各種調味醬料的特色,系統化的把調味料跟食材的關係講清楚,加強實用度與應用性,調味、食材、烹調方法、料理間的脈絡清晰。一次弄懂相似調味品項的同與不同,告訴你一種調味料的各種用法,食譜步驟清晰詳盡。本書既有科普類書的特點,也有烹飪書的內容。
作者簡介
林勃攸:無國界料理家,調味知識顧問與食譜示範設計。擔任廚師二十餘年,對各式食材與調味料、香料的融合搭配了若指掌,腦海中有滿滿的資料庫,歐美、南洋、中日、蔬食料理都難不倒他,認為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不僅能暖胃,更能療愈人心。曾任亞都麗致巴賽麗廳、喜來登大飯店、台北西華飯店副主廚,新竹煙波大飯店主廚。現為台灣明新科技大學旅館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
好吃研究室:從對食材的關心出發,上山下海,致力於尋找中國台灣的好食材與精彩的飲食故事。從產地裡,我們挖掘達人農夫的堅毅精神;從阿嬤口中,我們記錄即將遺失的傳統製作的料理智慧……香辛事物可以予人幸福與療愈,推廣當地、當季食材。作品有《好吃》雜誌,《餐桌上的香料百科》等書。
目 錄
作者序
001 懂得調味,讓料理更有滋味
編輯部序
003 自己做醬,調出美味記憶
Part 1 基礎調味品
鹽類 天然純粹的鹹味來源
002 食鹽
005 海鹽類 鹽之花、天然海鹽、鹽片、沖繩雪鹽
007 岩鹽類 火山鹽、玫瑰鹽
008 其他 藻鹽、湖鹽、竹鹽、猶太鹽、井鹽
010 專欄 自己動手做開胃醃漬小菜
台式泡菜、黃金泡菜、醃辣蘿蔔、酸甜醃梅
醣類 熟成時散發的香甜滋味
019 白砂糖—糖醋醬、客家金橘醬、橘醬燒雞腿
026 黃砂糖—雞尾酒醬、蜜汁烤肉醬
030 冰糖—冰糖香滷汁、冰糖桂花醬、冰糖香鹵豬腳
036 黑糖&紅糖—黑糖薑汁醬、黑糖蜜
040 麥芽膏&水麥芽—脆皮燒烤醬、蜜汁地瓜醬、蜜汁烤地瓜、 脆皮烤雞腿
046 蜂蜜—蜂蜜芥末醬、蜂蜜燒烤醬
油類 潤滑口感與香氣的來源
050 橄欖油—橄欖油大蒜醬、油漬蔬菜
054 苦茶油—苦茶油辣子醬、苦茶油辣子醬拌麵
058 麻油&香油—香油蜂蜜醬、麻油姜泥醬
002
062 常用料理油 沙拉油、花生油、葡萄籽油、芥花油 —花生酸子醬、油蔥酥醬、脆皮天貝佐花生酸子醬、芥花油醋香草醬、豆腐榛果葡萄籽醬、綜合什蔬沙拉襯豆腐榛果葡萄籽醬
070 奶油—荷蘭醬
076 專欄 讓燙青菜不再單調的醬料魔法
黑胡椒蒜味醬、辣椒醬油醬、油蔥香味醬、鵝油蔥香醬、芝麻香醋醬
酒類 時間醞釀的醇厚,讓料理風味更有層次
078 米酒—三杯醬、蒲燒醬
082 紹興酒—紹興醉雞
086 清酒—清酒蒸蛤蜊
090 味醂—照燒燒烤醬、壽喜燒醬
094 葡萄酒—紅酒番茄莎莎醬、紅酒燉牛肉、白酒大蒜茵陳蒿醬、白酒奶油醬、白酒大蒜茵陳蒿醬燴鮮蝦
醬油類 中式料理甘醇美味的秘方
104 醬油
106 醬油的大家族 醬油、薄鹽醬油、蔭油、白曝蔭油、淡醬油、和風醬油、醬油膏、蠔油、素蠔油
—井飯醬汁、茶香滷汁、紅燒滷汁、紅燒豬五花、淡醬櫻桃鴨、日式蕎麥麵蘸醬、蒜蓉蘸醬、台式烤肉醬、蠔油牛肉、青菜淋醬
124 專欄 餃子蘸醬少不了這一味
日式清爽醬、韓式辣味醬、馬告蔥辣醬、創意酸辣醬、經典酸橘醬、香菜檸檬醬
醋類 發酵成就的酸香清爽好滋味
126 白醋—壽司醋、薑醋醬(清蒸蟹蘸醬)
130 烏醋—烏醋拌麵醬
132 日本濃果醋—芝麻豬排醬、日式炒麵
138 果醋—日式和風醬、果醋醃梅子番茄
144 烏斯特醬—烤豬肋排醬
146 巴薩米克醋—意式油醋醬
150 專欄 拌麵拌飯好朋友
滷肉肉燥醬、台式炸醬、豆干炸醬、香菇素肉燥醬
Part 2 調和調味品
味噌類 深沉濃郁的黃豆發酵香氣
154 味噌—味噌醃醬、味噌豬排醬、味噌燒烤醬、味噌鮭魚豆腐鍋
160 專欄 餐餐少不了味噌湯
鮭魚味噌湯、海帶芽味噌湯、小魚乾味噌湯、鮮蔬味噌湯、野菇味噌湯、蛤蜊味噌湯
韓式醬類 發酵後色香誘人的地道韓味
162 韓式大醬—鮮蔬大醬湯
166 韓式辣醬—韓式冷面拌醬、辣炒年糕
曲類 自然發酵的健康調味料
172 米曲—自製鹽曲、鹽曲沙拉醬、鹽曲小黃瓜、醬油曲
178 紅曲—紅曲燒肉
芝麻類 天然養生,香氣豐厚富鈣質
182 黑芝麻醬—黑芝麻蔬菜蘸醬
184 白芝麻醬—台式涼麵醬
番茄醬 充滿茄紅素,散發成熟果實的均衡酸甜
188 番茄醬—自製番茄醬、五味醬、海山醬、五味中卷冷盤
甜麵醬 鹹中甘甜,香氣十足,促進食慾
196 甜麵醬—京醬肉絲
沙茶醬 咸鮮香兼具,沙沙的絕妙口感
200 沙茶醬—自製沙茶醬、沙茶炒牛肉
206 專欄 台灣人愛的火鍋蘸醬
清爽泥醋醬、經典沙茶醬、傳統腐乳醬、酸甜蘋果醬、酸辣泰式
醬、勁辣香麻醬
XO醬 鮮美微辣的海鮮滋味躍然口中
208 XO醬—自製XO醬、XO醬炒蘿蔔糕
美乃滋 發揮乳化作用,滑潤香甜的溫和口感
214 美乃滋—自製美乃滋、自製番茄美乃滋、凱撒醬、無蛋美乃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