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紅樓饗宴》《肉食者不鄙 汪曾祺談吃大全 》2冊
NT$ 1460  

《紅樓饗宴》《肉食者不鄙 汪曾祺談吃大全 》2冊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详情-15.jpg


編輯


《紅樓夢》大觀園裡20道美食,新手在家也能做出來。


一本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的古典文學“美食考”。一茶一飯,一粥一器,琳瑯滿目的“紅樓”佳餚,一段具有中國韻味的生活盛景;


新手可快速上手的“紅樓”食單,感受中華傳統美學的摩登呈現;


舌尖上的中國味道,在繚繞的人間煙火氣中繼續傳承。 20道紅樓菜譜根據時令分為春、夏、秋、冬4個篇章,每道菜有《紅樓夢》中的出處,並講述了這道菜吃的情景、食材來源和烹飪方式;百餘張精緻彩圖詳細記錄每一道菜從選購、採買、食材處理、烹飪方法到端上桌的全過程,手把手教學,好看易操作。全文四色印刷,裝幀採用手工裸背鎖線(比普通膠訂、精裝書工藝更繁瑣,更精緻,有古典味道),


外封選用金悅萊妮進口紙,起鼓印金工藝;外封背面印有清代孫溫所繪《紅樓夢》蟹宴一圖。


內容簡介


少時看《紅樓夢》,看王熙鳳一路說茄鯗的做法,聲音利落鬆脆,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放遠看,園中綠蔭森森,花朵盛放,美人們珠翠繞頭,對襟衫子上繡著萬福如意,老太太端莊雍容又富貴,與村嫗劉姥姥心平氣和地聊天:一派美好意象,說不盡的風流華貴,繁複精緻。


茄鯗,到底是怎麼回事? 《紅樓夢》中吃的菜,到底是什麼味道?看《紅樓夢》裡的小姐丫鬟們,日常裡吃的很少是奢華的大菜,而是油鹽炒枸杞芽、蘆蒿炒麵筋、茶泡飯和時鮮小果盤。一桌子的食物,講究搭配:糟鵝掌鴨信,要在冬天裡吃涼的,但要配上燙好的黃酒;早飯,可能是一碗簡單的清茶泡飯,卻也要配野雞腿*炒的醬菜。所有這些閃閃發光的生活細節特別美好。原來,那個年代裡生活講究的一群人,並不是天天山珍海味,金碗銀筷,只不過是講究“不時不食”。


能不能真的把這些“紅樓”美食做出來,成為我們精緻的家常菜?美食大V聞佳、“艾格吃飽了”聯手國家中式烹飪評委、上海廚師技師資格證考官毛水生,精選《紅樓夢》中的20道“紅樓”美食,變身為廚房新手也能在家做出來的“紅樓”家常菜,將“紅樓”食單端上你家餐桌。


作者簡介


聞佳


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在傳統媒體從業多年,美食公眾號“艾格吃飽了”創始人。


「艾格吃飽了」


從一個微信公眾號開始,發展為美食愛好者關注和喜愛的品牌,提供和吃有關的內容和產品。有趣、客觀、嚴謹,對待食物一絲不苟又心懷熱忱。用輕鬆有趣的美味零食,填滿你的零食箱;用精心挑選的應季食物,帶來一季的豐盛。很高興,美食讓我們聯繫在一起。


在吃的世界裡,從來都不是獨自前行。


目 錄



油鹽炒枸杞芽 0 2 1


為什麼只用油鹽炒,枸杞芽就那麼香?


蘆蒿炒麵筋 0 3 5


蘆蒿是什麼?為什麼值得用雞去炒?


胭脂鵝脯 0 4 7


在大朵繁美的芍藥花季喝生日酒,在清涼的起居間吃一碟胭脂鵝脯。


蝦丸雞皮湯 0 6 3



五香豆腐乾和大頭菜 0 8 1


到底是給林妹妹吃五香豆腐乾,還是吃五香大頭菜?


糟鵝掌鴨信 0 9 9


沒有吃過的人,只要試一次就會覺得:哇,好棒!


茶泡飯 1 1 7


一碗清香的茶泡飯,到底該用什麼茶?


棗泥山藥糕 1 3 1


有什麼做起來費工夫,吃起來只要兩分鐘的點心?



炸鵪鶉 1 4 5


鵪鶉是不是真的好吃,讓老太太也喜歡?


吃蟹 1 6 3


能抹上一臉的螃蟹黃子,這蟹該有多肥美?


茄鯗 1 7 5


茄鯗到底好吃嗎?做來吃吃,不就知道了?


鴿子蛋 1 9 5


劉姥姥愛吃鴿子蛋,而那天盛放的菊花猶如燦爛的雲霞。


雞油花卷 2 1 3



法制紫姜 2 3 5


瞧這天氣要下雪,出門前早飯應該吃什麼?


野雞瓜子 2 4 9


炒雞丁、炒雀肫,用一千條鯉魚的須炒龍鬚。


有些是傳說,有些是真好吃。


火腿燉肘子 2 6 1


喝酒的時候,他們吃什麼,又聊些什麼?


蔥煨海參 2 7 9


富貴閒人們要過年,平常百姓家也要過年。


烤鹿* 2 9 5


在雪後初晴的如畫美景裡,喝熱酒、折梅花和烤鹿*。


豆腐皮包子 3 0 9


豆腐皮為什麼這麼好吃?


 


前 言


一切為了更精緻美好的生活


慢慢讀到如張愛玲所說,不同版本的生字,會自動跳出來。但每讀一次,*終觸目都是一茶一飯,一粥一器,琳瑯滿目的佳釀美食,以及鋪陳開來的一段生活盛景。


*終落筆寫這本書,是終於止不住好奇:茄鯗,到底是怎麼回事? 《紅樓夢》中人吃的菜,到底是什麼味道?講了這麼多種食物,能不能真的把它們做出來,成為我們精緻的家常菜?


這是一個挺大的工程, 我自己一個人很難做到。幸好, 在這個時候,“艾格吃飽了”已經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微信美食公眾號,“ 10 萬 ”的閱讀量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這個公眾號裡除了有我寫的全國各地餐廳、上有哪些網購美食,也有“艾格吃飽了”的用戶社群“沒事幹研究院”關於新手菜譜的研究。說是新手菜譜,指導老師卻是中國烹飪大師、上海廚師技師資格證考官毛水生老師。日常裡,我們很少和他討論大菜怎麼做,而總是:番茄炒蛋怎麼做才*好吃?菜場裡買來的普通鱖魚,怎麼能蒸得鮮掉眉毛?一條鹵牛*,怎麼做得香氣濃郁,入口卻又清淡鮮美?


這些全是“艾格吃飽了”*受歡迎的一些文章,而把中國*廚師的廚藝,運用到《紅樓夢》家常菜譜的場景裡,才是我*想要實現的理想:《紅樓夢》裡的小姐丫鬟們,日常裡吃的很少是奢華的大菜,而是油鹽炒枸杞芽、蘆蒿炒麵筋、茶泡飯和時鮮小果盤,她們吃的這些,我們現在能不能同樣吃到?


這是我想寫這本書的挺簡單的初衷。希望本書能夠讓大家滿意。不過,有趣的是,初衷只是想寫好吃的、新手也能操作的菜譜,真正深入下去,卻為《紅樓夢》裡描寫的大量精緻生活細節所著迷。一桌子的食物,講究搭配:糟鵝掌鴨信,要在冬天裡吃涼的,但要配上燙好的黃酒;早飯,可能是一碗簡單的清茶泡飯,卻也要配野雞腿*炒的醬菜。所有這些閃閃發光的生活細節,是我在為寫這本書重新細細研讀《紅樓夢》時,覺得特別美好的部分。


原來,那個年代裡生活*的一群人,並不是天天山珍海味,金碗銀筷,只不過是講究“不時不食”。


本書所有菜譜,都來自我、“沒事幹研究院”和毛水生老師的反複試驗。成書時間緊張,光茄鯗一道菜,就反复推敲試驗了七八個版本,*終讓“沒事幹研究院”的年輕“研究員”也能做出來。也許仍然存在錯誤,也可能不止一處,但一切問題,必是因為我和“沒事幹研究院”的“研究員”成書時的理解有誤,並非毛水生老師的失誤。


澎湃書評主編鄭詩亮對本書涉及文化和掌故的部分進行了校閱,在此深表感謝。


聞佳 2018 年2 月於上海


 


媒體評論


我們在變得摩登的世界裡,究竟用什麼方式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美學和生活得以繼承?是著相還是入骨,這變成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紅樓饗宴》似乎在用一種自己的方式嘗試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各位讀者也不難得出自己的回答。


《紅樓饗宴》是一本讀了很輕鬆又帶來不少期待的小書。一口氣讀完,合上書頁,“一想之味”似乎變得現實起來。


——閻焱


古典“食貨” 賽富基金創始合夥人   


 


復活古代菜譜!多麼有趣的書!


這意味著當你吃一道菜的時候,想起的不僅是你自己的人生,還與古人們共享了同樣的美食記憶。除了將古人置於一個宏大的歷史框架下進行理解,我們現在更多了一種選項,將古人作為一個個具體的人,去體會他們的感覺,說不定,也能夠更加理解他們的心境、他們的選擇。在《紅樓饗宴》裡,在大腦中,裝載古人對美食的記憶。


——陳沁


畢業於復旦大學,曾任教於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現任BBD Index( 數聯銘品新經濟指數)首席經濟學家。熱愛數據,熱愛美食。


 


免費在線讀


在大朵繁美的芍藥花季喝生日酒,在清涼的起居間吃一碟胭脂鵝脯


 


有胭脂鵝脯的這一回,非常熱鬧。


大觀園裡的芍藥花開了,寶玉的生日到了,寶琴和他一起過生日。湘雲、探春、岫煙和惜春也都來拜壽,襲人捧了茶出來,平兒過來道賀。但這一道賀,寶玉才知道原來平兒也是這一天生日,順帶還有一個邢岫煙。於是探春趕緊向廚房單要了兩桌酒席,請大家吃壽麵,指名要“新鮮菜蔬”,李紈、寶釵、薛姨媽與黛玉都一起來了,花團錦簇,擠了一廳的人。


    但這兩桌席是沒有擺在日常起居的怡紅院裡的,而是放在沁芳亭邊、芍藥欄中紅香圃三間小敞廳裡。那場景是這樣的:各色大朵芍藥花在柔和的微風裡輕顫,水邊亭外,一處三間連通的小廳,擺了兩桌酒席,少年人們在一起喝酒吃菜,行個酒令,薛姨媽歪在偏廳裡聽女先兒唱戲。史湘雲愉快地喝了很多酒,順便“揀了一塊鴨*呷口……半個鴨頭,遂揀了出來吃腦子”。現在我們拿著半個鴨頭吃鴨腦,也能吃得很開心吧?湘雲姑娘喝多了,就跑去外面,在春風和芍藥花香里玩。後來她被眾人發現的時候,是這樣一番極美的景象(果見湘雲)臥於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業經香夢沉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穰穰的圍著他,又用鮫帕包了一包芍藥紅花瓣枕著……湘雲口內猶作睡語說酒令,唧唧嘟嘟說:泉香而酒冽,玉碗盛來琥珀光,直飲到梅梢月上,醉扶歸,卻為宜會親友。看完整部《紅樓夢》,也覺得這是美極了的景像啊!芍藥是一種非常美貌的花,在我們傳統的花圃裡,大概是這個樣子:紅去哪裡看芍藥呢?每年春季,到你所在城市的花圃,看看那裡是否種有秉承我們傳統文化育種下來的名種芍藥。宋代王觀①寫《揚州芍藥譜》(全文不長,網上能搜到),將揚州的芍藥與洛陽的牡丹相提並論。我們知道洛陽牡丹“花開時節動京城”,而揚州芍藥與之齊名,可見當時繁華綺美之情景。他這部短短的小冊子,將芍藥名種分為上、中、下三譜,每譜又按高低排序,一共收錄了30 多個品種。到如今,芍藥仍然是揚州市市花。暮春時節,有“晚清*名園”之稱的何園的芍藥是很美的,揚州芍藥園里大概有不少品種可以觀賞,揚州下屬儀征市的芍藥園,據說更成氣候。你所在城市的花市裡賣的芍藥,英文稱為Peony,和巴黎西岱島花市上賣的也許是同一品種,但和《紅樓夢》或芍藥譜裡的芍藥不是一回事。花市裡賣的小朵芍藥並不貴,用牛皮紙一裹,買回來插在花瓶裡,擺在餐桌上,也頗有一番情致。酒席散了,一群姑娘們圍著醉臥亂紅雲裡的湘雲也笑過了。寶二爺逛回了家,看見芳官背對他躺在榻上,大概以為小姑娘在生氣,趕緊以少爺脾氣來了一句“快別睡覺,咱們外頭頑去,一回兒好吃飯的”。但其實小姑娘沒發脾氣,她還挺講道理的:“藕官蕊官都不上去,單我在那裡也不好。我也不慣吃那個麵條子……”但是姑娘沒打算閒著,找廚房要了幾色小菜,和寶二爺說話的時候,正好送到,這裡就提到了胭脂鵝脯。


胭脂色脫俗明媚,


鵝脯酥香甜可口。


胭脂:


指鵝皮呈紅色,推測應該是紅曲米染的色。用糯米蒸製後,接种红曲菌種,發酵成紅曲糯米,粉碎後就是紅曲粉,是中式廚房裡的天然色素。江南有櫻桃*和無錫排骨,豆腐乳的紅色來自紅曲米,廣東做燒臘也會用到。 《本草綱目》認為這是一味藥材,有健脾暖身開胃之效,藥食同源,在我們的傳統廚房裡常見也不稀奇。


鵝脯:


因鵝*呈紅色,所以明代稱其為“胭脂鵝”或“杏花鵝”。鵝脯是說這道菜用整隻鵝做,但只取鵝的胸脯,更為名貴。原文說這碟鵝脯是“醃鵝”,所以應該是先以鹽醃製,再製熟、調味上色。我們複製了一下做法,不難。老鵝1 只(3 千克左右)。在網店找了很多種冰鮮食材,試驗過江甦的太湖鵝(應為賈府的家鄉食材)、浙江的紹興鵝(王羲之寫過)和廣東的清遠鵝,*後痛快地決定用清遠鵝,即廣東人做燒鵝的傳統食材。


買菜


花椒5 克、鹽2 平瓷勺(25 克)、蔥薑料酒(這種料酒就叫蔥薑料酒,老恆和或者王致和都有)、白醬露(廣味源)、冰糖150 克、小蔥50 克、蘋果1 個(國產蘋果)。


你還需要一個中式香料包,請去菜市場調料攤買(可以按照下圖分量照著抓):


羅漢果半個、三奈2 克、八角3 克、陳皮3 克、桂皮3 克、香砂仁3 克、白蔻1 克、香葉1 克、甘草1 克、草果2 克、小茴香3 克。


傳統上用紗布包裹香料,將香料包入鍋。


紅曲米50 克,用以染色。在菜市場調料攤購買或者網購,福建古田產的會比較好。


白醬露1 瓶。這是廣東特產,可以用廣州老牌子廣味源的白醬露,網上可以買到。其實就是白醬油,比普通醬油味道更鮮,關鍵是不會顯色。


比較特殊的食材也可以網購一次性茶包袋,備在廚房裡,做鹵水的時候裝香料,做茶葉蛋的時候塞茶葉,煮廣東湯的時候放藥材,都很方便。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頁碼:352


裝幀:平


開本:32


ISBN:978750868079801




★一本以飲食為主軸的汪曾祺文集,傳達汪老一個可愛的人生感悟:不熱愛美食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只有懂吃、會吃的人,才能感受到活著的美好。


★汪曾祺有關吃吃喝喝的文字全在這裡了。本書輯錄了汪老一生談吃的文字。共60餘篇,20餘萬字。


五大主題,精心歸類,將汪老的美食體驗、吃喝歷史和趣聞,以及對美食文化的精闢理解融為一體。


★專業團隊精校精編,還原人間煙火的汪曾祺。特邀著名評論家、作家、《小說選刊》主編王乾先生為本書顧問。王乾與汪老一家交情深厚,經常去汪家做客,對汪老的作品及飲食觀了解甚深。專業飲食文學編輯團隊“福桃文化”針對汪老過去所有版本文字的錯漏訛誤重新編校,並於每篇附出處與發表時間。


★裝幀用紙考究精美,收入汪曾祺畫作與作家楊葵手書汪曾祺家宴清單,值得珍藏。


作家楊葵專為本書讀者題寫汪曾祺家宴清單,清單上是汪老拿手、喜愛的家宴菜品。


封面設計選用汪老畫作,展現勃勃生機與濃厚市井氣息,呼應汪老對美食、人生的獨特體悟。




本書收集汪曾祺先生所有的美食隨筆。分“肉食者不鄙”“素食的故事”“故鄉的味道”“四方食事”“吃喝也有文化”五部分。走南闖北,美食為先,芳香撲鼻的文字折射的不僅是汪老妙趣橫生的人生態度,也折射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肉食者不鄙


肉食者不鄙003


手把肉009


手把羊肉014


貼秋膘017


鱖魚021


魚,我所欲也024


素食的故事


葵·薤031


豆腐037


馬鈴薯045


干絲049


蘿蔔052


菌小譜057


韭菜花063


食豆飲水齋閒筆066


葡萄月令080


栗子087


采薇090


黃油烙餅093


故鄉的味道


故鄉的食物107


故鄉的元宵124


故鄉的野菜128


吳大和尚和七拳半134


冬天138


四方食事


四方食事143


五味152


米線和餌塊157


果蔬秋濃163


草木春秋168


豆汁儿177


沽源179


果園的收穫183


長城漫憶187


草巷口191


昆明的吃食196


昆明的果品206


昆明菜212


昆明的雨223


大等喊228


唐巴拉牧場233


皖南一到236


桃花源記244


初訪福建250


川菜260


小樂胃263


辣椒(外二章)266


炸彈和冰糖蓮子269


昆明年俗271


吃喝也有文化


宋朝人的吃喝277


家常酒菜280


尋常茶話286


泡茶館293


麵茶303


做飯306


吃食和文學309


食道舊尋319


《吃的自由》序325


《知味集》徵稿小啟(代序)329


作家談吃第一集330


《旅食與文化》題記335


王磐的《野菜譜》338


國風文叢總序342




汪曾祺


江蘇高郵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肉食者不鄙


獅子頭


獅子頭是淮安菜。豬肉肥瘦各半,愛吃肥的亦可肥七瘦三,要“細切粗斬”,如石榴米大小(絞肉機絞的肉末不行),荸薺切碎,與肉末同拌,用手摶成招柑大的球,入油鍋略炸,至外結薄殼,撈出,放進水鍋中,加醬油、糖,慢火煮,煮至透味,收湯放入深腹大盤。


獅子頭鬆而不散,入口即化,北方的“四喜丸子”不能與之相比。


週總理在淮安住過,會做獅子頭,曾在重慶紅岩八路軍辦事處做過一次,說:“多年不做了,來來來,嚐嚐!”想必做得很成功,因為語氣中流露出得意。


我在淮安中學讀過一個學期,食堂裡有一次做獅子頭,一大鍋油,獅子頭像炸麻團似的在油裡翻滾,撈出,放在碗裡上籠蒸,下襯白菜。一般獅子頭多是紅燒,食堂所做卻是白湯,我覺最能存其本味。


鎮江餚蹄


鎮江餚蹄,鹽漬,加硝,放大盆中,以巨大石塊壓之,至肥瘦肉都已板實,取出,煮熟,晾去水氣,切厚片,裝盤。瘦肉顏色殷紅,肥肉白如羊脂玉,入口不膩。


吃肴肉,要蘸鎮江醋,加嫩薑絲。


乳腐肉


乳腐肉是蘇州松鶴樓的名菜,制法未詳。我所做乳腐肉乃以意為之。豬肋肉一塊,煮至六七成熟,撈出,俟冷,切大片,每片須帶肉皮,肥瘦肉,用煮肉原湯入鍋,紅乳腐碾爛,加冰糖、黃酒,小火燜。乳腐肉嫩如豆腐,顏色紅亮,下飯最宜。湯汁可蘸銀絲卷。


醃篤鮮


上海菜。鮮肉和鹹肉同燉,加扁尖筍。


東坡肉


浙江杭州、四川眉山,全國到處都有東坡肉。蘇東坡愛吃豬肉,見於詩文。東坡肉其實就是紅燒肉,功夫全在火候。先用猛火攻,大滾幾開,即加作料,用微火慢燉,湯汁略起小泡即可。東坡論煮肉法,雲須忌水,不得已時可以濃茶烈酒代之。完全不加水是不行的,會焦煳粘鍋,但水不能多。要加大量黃酒。揚州燉肉,還要加一點高粱酒。加濃茶,我試過,也吃不出有什麼特殊的味道。


傳東坡有一首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若要不俗與不瘦,除非天天筍燒肉。”未必可靠,但蘇東坡有時是會寫這種打油體的詩的。冬筍燒肉,是很好吃。我的大姑媽善做這道菜,我每


次到姑媽家,她都做。


黴干菜燒肉


這是紹興菜,全國各處皆有,但不似紹興人三天兩頭就要吃一次,魯迅一輩子大概都離不開黴干菜。 《風波》裡所寫的蒸得烏黑的黴干菜很誘人,那大概是不放肉的。


黃魚鯗燒肉


寧波人愛吃黃魚鯗(黃魚乾)燒肉,廣東人愛吃鹹魚燒肉,這都是外地人所不能理解的口味,其實這種搭配是很有道理的。近幾年因為違法亂捕,黃魚產量銳減,連新鮮黃魚都很難吃到,更不用說黃魚鯗了。


火腿


浙江金華火腿和雲南宣威火腿風格不同。金華火腿味清,宣威火腿味重。


昆明過去火腿很多,哪一家飯舖裡都能吃到火腿。昆明人愛吃肘棒的部位,橫切成圓片,外裹一層薄皮,裡面一圈肥肉,當中是瘦肉,叫作“金錢片腿”。正義路有一家火腿莊,專賣火腿,除了整隻的、零切的火腿,還可以買到火腿腳爪、火腿油。火腿油燉豆腐很好吃。護國路原來有一家本地館子,叫“東月樓”,有一道名菜“鍋貼烏魚”,乃以烏魚片兩片,中夾火腿一片,在平底鐺上烙熟,味道之鮮美,難以形容。前年我到昆明去,向本地人問起東月樓,說是早就沒有了,“鍋貼烏魚”遂成《廣陵散》。


華山南路吉慶祥的火腿月餅,全國第一。一個重舊秤四兩,名曰“四兩砣”。吉慶祥還在,而且有了分號,所製四兩砣不減當年。


臘肉


湖南人愛吃臘肉。農村人家殺了豬,大部分都醃了,掛在廚灶房樑上,煙熏成臘肉。我不怎麼愛吃臘肉,有一次在長沙一家大飯店吃了一回蒸臘肉,這盤臘肉真叫好。通常的臘肉是條狀,切片不成形,這盤臘肉卻是切成頗大的整齊的方片,而且蒸得極爛,我沒有想到臘肉能蒸得這樣爛!入口香糯,真是難得。


夾沙肉?芋泥肉


夾沙肉和芋泥肉都是甜的,夾沙肉是川菜,芋泥肉是廣西菜。厚膘臀尖肉,煮半熟,撈出,瀝去湯,過油灼肉皮起泡,候冷,切大片,兩片之間不切通,夾入豆沙,裝碗籠蒸,蒸至四川人所說“而不爛”,倒扣在盤裡,上桌,是為夾沙肉。芋泥肉做法與夾沙肉相似,芋泥較豆沙尤為細膩,且有芋香,味較夾沙肉更勝一籌。


白肉火鍋


白肉火鍋是東北菜。其特點是肉片極薄,是把大塊肉凍實了,用刨子刨出來的,故入鍋一涮就熟,很嫩。白肉火鍋用海蠣子(蠔)作鍋底,加酸菜。


烤乳豬


烤乳豬原來各地都有,清代滿漢餐席上必有這道菜,後來別處漸漸沒有,只有廣東一直盛行,大飯店或燒臘攤上的烤乳豬都很好。烤乳豬如果抹一點甜麵醬卷薄餅吃,一定不亞於北京烤鴨。可惜廣東人不大懂得吃餅,一般烤乳豬隻作為冷盤。


一九九二年九月九日


載一九九三年第三期《家庭》

《紅樓饗宴》《肉食者不鄙 汪曾祺談吃大全 》2冊
NT$146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