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經世書(共3冊)
作者:(宋)邵雍|校注:郭彧//於天寶
頁數:1486
出版時間:2017-01-01
印刷時間:2017-01-01
ISBN號:9787532582396
出版社:上海古籍
版次:1
作者簡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北宋理學家、數術家、詩人,生於林縣上桿莊(今河南林州市劉家街村邵康村,一說生於范陽,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讀書並遊歷天下,並悟到“道在是矣”,而後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並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
內容介紹
《皇極經世書》,宋邵雍撰,以元、會、運、世四個概念推演歷史演變與興衰,起於帝堯甲辰終至後週顯徳六年己未,興亡治亂之蹟皆以卦象推之,因取法乎周易“元亨利貞”之方,故有“易外別傳”之稱。實際上是我國古典時代的“歷史哲學”。朱熹極為推崇此書,說: “自易以後無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齊包括得盡。”甚至言:“康節(邵雍)易看了,卻看別人的不得”。
據說邵雍當日以此書佔驗,無不奇中,因此厯代都推重此書,然而該書的內容絕非術數而已。也深涉歷史興亡與修身治世的哲思,比如,邵雍說“天下之事始過於重,猶卒於輕;始過於厚,猶卒於薄。”又說:“學以人事為大。”又如:“治生於亂,亂生於治,聖人貴未然之防,是謂易之大綱。”“天下將治,則人必尚義也;天下將亂,則人必尚利也。尚義則謙讓之風行焉,尚利則攘奪之風行焉。”因此《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此書:“類皆立義正大,垂訓深切,是經世一書雖明天道,而實責成於人事。洵粹然儒者之言。”......
《皇極經世書》·十二卷(通行本),宋 邵子撰。
《皇極經世書》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會運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聲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觀物內篇》凡十二篇,末《觀物外篇》凡二篇。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門人弟子記述。
據晁說之所作《李之才傳》,邵子數學本於之才,之才本於穆修,修本於種放,放本陳摶。當之才初見邵子於百泉,即授以義理、物理性命之學,《皇極經世》蓋即所謂物理之學也。
其書以元經會,以會經運,以運經世。起於帝堯甲辰,至後周顯德六年己未,凡興亡治亂之跡,皆以卦象推之。厥後王湜作《易學》,祝泌作《皇極經世解起數訣》,張行成作《皇極經世索隱》,各傳其學。
《朱子語錄》嘗謂自《易》以後,無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齊,包括得盡。又謂康節《易》看了,都看別人的不得。其推之甚至。然《語錄》又謂《易》是卜筮之書,與伏羲之卦像大異。至近時黃宗炎、朱彝尊,攻之尤力。夫以邵子之佔驗如神,則此書似乎可信,而此書之取像配數,又往往實不可解。
據王湜《易學》所言,則此書實不盡出於邵子。流傳既久,疑以傳疑可矣。至所云學以人事為大,又云治生於亂,亂生於治,聖人貴未然之防,是謂《易》之大綱,則粹然儒者之言,非術數家所能及。斯所以得列於週、程、張、朱間歟? ”
目錄
前言
點校說明
皇極經世卷*
皇極經世卷第二
皇極經世卷第三
皇極經世卷第四
皇極經世卷第五
皇極經世卷第六
皇極經世卷第七
皇極經世卷第八
皇極經世卷第九
皇極經世卷第十
皇極經世卷第十一
皇極經世卷第十二
附錄
皇極經世系述
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
道藏輯要之皇極經世書
四庫全書總目皇極經世書提要
四庫全書子部術數類皇極經世書
提要
皇極經世三筒表
皇極經世夏商周年表
邵雍六十四卦易數表
......“天下之事始過於重,猶卒於輕;始過於厚,猶卒於薄。”“學以人事為大。”“治生於亂,亂生於治,聖人貴未然之防,是謂易之大綱。”“天下將治,則人必尚義也;天下將亂,則人必尚利也。尚義則謙讓之風行焉,尚利則攘奪之風行焉。”......國學大師梁啟超嘗云:“康節先生,以宇宙萬有,皆生於心,事事憑空創造,後人無此聰明,故不能傳其學”。於此可見梁氏對邵雍的推崇備至和邵子之學不得其傳的遺憾。邵雍以其先天之學和擊壤之詩名揚後世,成為南宋以來像數易學之宗主和理學詩派的鼻祖。正因為邵雍之學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故而四庫館臣謂歷代皆重其書。
邵雍的著作生前沒有得到很好的整理,但《皇極經世》較為完好地保存下來了,而目前較為通行的版本是則為道藏本和四庫本,此次整理出版《皇極經世書》以饗研究者和愛好者。 ......
內容節選
皇極經世書·觀物內篇
觀物篇五十一
物之大者無若天地,然而亦有所盡也。天之大,陰陽盡之矣。地之大,剛柔盡之矣。陰陽盡而四時成焉,剛柔盡而四維成焉。夫四時四維者,天地至大之謂也,凡言大者,無得而過之也。亦未始以大為自得,故能成其大,豈不謂至偉至偉者歟?
天生於動者也,地生於靜者也,一動一靜交,而天地之道盡之矣。
動之始則陽生焉,動之極則陰生焉,一陰一陽交,而天之用盡之矣。
靜之始則柔生焉,靜之極則剛生焉,一柔一剛交,而地之用盡之矣。
動之大者謂之太陽,動之小者謂之少陽。靜之大者謂之太陰,靜之小者謂之少陰。太陽為日,太陰為月,少陽為星,少陰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體盡之矣。
靜之大者謂之太柔,靜之小者謂之少柔。動之大者謂之太剛,動之小者謂之少剛。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剛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體盡之矣。
日為暑,月為寒,星為晝,辰為夜,暑寒晝夜交,而天之變盡之矣。
水為雨,火為風,土為露,石為雷,雨風露雷交,而地之化盡之矣。
暑變物之性,寒變物之情,晝變物之形,夜變物之體,性情形體交,而動植之感盡之矣。
雨化物之走,風化物之飛,露化物之草,雷化物之木,走飛草木交,而動植之應盡之矣。
走感暑而變者,性之走也,感寒而變者,情之走也,感晝而變者,形之走也,感夜而變者,體之走也。飛感暑而變者,性之飛也,感寒而變者,情之飛也,感晝而變者,形之飛也,感夜而變者,體之飛也。草感暑而變者,性之草也,感寒而變者,情之草也,感晝而變者,形之草也,感夜而變者,體之草也。木感暑而變者,性之木也,感寒而變者,情之木也,感晝而變者,形之木也,感夜而變者,體之木也。
性應雨而化者,走之性也,應風而化者,飛之性也,應露而化者,草之性也,應雷而化者,木之性也。情應雨而化者,走之情也,應風而化者,飛之情也,應露而化者,草之情也,應雷而化者,木之情也。形應雨而化者,走之行也,應風而化者,飛之行也,應露而化者,草之行也,應雷而化者,木之行也。體應雨而化者,走之體也,應風而化者,飛之體也,應露而化者,草之體也,應雷而化者,木之體也,
性之走善色,情之走善聲,形之走善氣,體之走善味。性之飛善色,情之飛善聲,形之飛善氣,體之飛善味。
性之草善色,情之草善聲,形之草善氣,體之草善味。性之木善色,情之木善聲,形之木善氣,體之木善味。
走之性善耳,飛之性善目,草之性善口,木之性善鼻。走之情善耳,飛之情善目,草之情善口,木之情善鼻。
走之形善耳,飛之形善目,草之形善口,木之形善鼻。走之體善耳,飛之體善目,草之體善口,木之體善鼻。
夫人也者,暑寒晝夜無不變,雨風露雷無不化,性情形體無不感,走飛草木無不應,所以目善萬物之色,耳善萬物之聲,鼻善萬物之氣,口善萬物之味,靈於萬物,不亦宜乎?
觀物篇五十二
人之所以能靈於萬物者,謂其目能收萬物之色,耳能收萬物之聲,鼻能收萬物之氣,口能收萬物之味。聲色氣味者,萬物之體也。目耳鼻口者,萬人之用也。
體無定用,惟變是用;用無定體,惟化是體。體用交而人物之道於是乎備矣。
然則人亦物也,聖亦人也,
有一物之物,有十物之物,有百物之物,有千物之物,有萬物之物,有物之物,有兆物之物。為兆物之物,豈非人乎?
有一人之人,有十人之人,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有萬人之人,有人之人,有兆人之人。為兆人之人,豈非聖乎?
是知人也者,物之至者也。聖也者,人之至者也。
物之至者,始得謂之物之物也。人之至者,始得謂之人之人也。夫物之物者,至物之謂也。人之人者,至人之謂也。
以一至物而當一至人,則非聖人而何人?謂之不聖,則吾不信也。何哉?謂其能以一心觀萬心,一身觀萬身,一物觀萬物,一世觀萬世者焉。
又謂其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功,身代天事者焉。又謂其能以上識天時,下盡地理,中盡物情,通照人事者焉。又謂其能以彌綸天地,出入造化,進退古今,表(裡)人物者焉。
噫!聖人者,非世世而效聖焉,吾不得而目見之也。雖然吾不得而目見之,察其心,觀其跡,探其體,潛其用,雖千萬年,亦可以理知之也。
人或告我曰:天地之外別有天地萬物,異乎此天地萬物,則吾不得而知之也。非惟吾不得而知之也,聖人亦不得而知之也。凡言知者,謂其心得而知之也。言言者,謂其口得而言之也。既心尚不得而知之,口又惡得而言之乎?以心不可得知而知之,是謂妄知也。以口不可得言而言之,是謂妄言也。吾又安能從妄人而行妄知妄言者乎?
觀物篇五十三
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所以謂之理者,物之理也。所以謂之性者,天之性也。所以謂之命者,處理性者也。
所以能處理性者,非道而何?是知道為天地之本,天地為萬物之本,
以天地觀萬物,則萬物為萬物,以道觀天地,則天地亦為萬物。
道之道,盡之於天矣。天之道,盡之於地矣。天地之道,盡之於萬物矣。天地萬物之道,盡之於人矣。人能知其天地萬物之道所以盡於人者,然後能盡民也。
天之能盡物則謂之曰昊天,人之能盡民則謂之曰聖人。
謂昊天能異乎萬物,則非所以謂之昊天也。謂聖人能異乎萬民,則非所以謂之聖人也。
萬民與萬物同,則聖人固不異乎昊天者矣。然則聖人與昊天為一道,聖人與昊天為一道則萬民與萬物亦可以為一道,一世之萬民與一世之萬物既可以為一道,則萬世之萬民與萬世之萬物亦可以為一道也明矣。
夫昊天之盡物,聖人之盡民,皆有四府焉。
昊天之四府者,春夏秋冬之謂也,陰陽升降於其間矣。聖人之四府者,易書詩春秋之謂也,禮樂隆污於其間矣。春為生物之府,夏為長物之府,秋為收物之府,冬為藏物之府,號物之庶謂之萬,雖曰萬之又萬,其庶能出此昊天之四府者乎?
易為生民之府,書為長民之府,詩為收民之府,春秋為藏民之府,號民之庶謂之萬,雖曰萬之又萬,其庶能出此聖人之四府者乎?
昊天之四府者,時也。聖人之四府者,經也。昊天以時授人,聖人以經法天,天人之事當如何哉?
觀物篇五十四
觀春則知易之所存乎?觀夏則知書之所存乎?觀秋則知詩之所存乎?觀冬則知春秋之所存乎?
易之易者,生生之謂也。易之詩者,生長之謂也。易之書者,生收之謂也。易之春秋者,生藏之謂也。
書之易者,長生之謂也。書之書者,長長之謂也。書之詩者,長收之謂也。書之春秋者,長藏之謂也。
詩之易者,收生之謂也。詩之詩者,收長之謂也。詩之書者,收收之謂也。詩之春秋者,收藏之謂也。
春秋之易者,藏生之謂也。春秋之詩者,藏長之謂也。春秋之書者,藏收之謂也。春秋之春秋者,藏藏之謂也。
生生者,修夫意者也。生長者,修夫言者也。
生收者,修夫象者也。生藏者,修夫數者也。
長生者,修夫仁者也。長長者,修夫禮者也。
長收者,修夫義者也。長藏者,修夫智者也。
收生者,修夫性者也。收長者,修夫情者也。
收收者,修夫形者也。收藏者,修夫體者也。
藏生者,修夫聖者也。藏長者,修夫賢者也。
藏收者,修夫才者也。藏藏者,修夫術者也。
修夫意者,三皇之謂也。修夫言者,五帝之謂也。
修夫象者,三王之謂也。修夫數者,五伯之謂也。
修夫仁者,有虞之謂也。修夫禮者,有夏之謂也。
修夫義者,有商之謂也。修夫智者,有周之謂也。
修夫性者,文王之謂也。修夫情者,武王之謂也。
修夫形者,周公之謂也。修夫體者,召公之謂也。
修夫聖者,秦穆之謂也。修夫賢者,晉文之謂也。
修夫才者,(齊)桓之謂也。修夫術者,楚莊之謂也。
皇帝王伯者,易之體也。虞夏商周者,書之體也。
文武周召者,詩之體也。秦晉(齊)楚者,春秋之體也。
意言像數者,易之用也。仁義禮智者,書之用也。
性情形體者,詩之用也。聖賢才術者,春秋之用也。
用也者,心也。體也者,跡也。心蹟之間有權存焉者,聖人之事也。
三皇同意而異化,五帝同言而異教,三王同象而異勸,五伯同術(數?)而異率。
同意而異化者必以道,以道化民者,民亦以道歸之,故尚自然。夫自然者,無為無有之謂也。無為者非不謂也,不固為者也。故能廣。無有者非不有也。不固有者也。故能大。廣大悉備而不固為固有者,其惟三皇乎?是故知能以道化天下者,天下亦以道歸焉。所以聖人有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欲而民自樸。其斯之謂歟?
三皇同仁而異化,五帝同禮而異教,三王同義而異勸,五伯同智而異率。
同禮而異教者必以德,以德教民者,民亦以德歸之,故尚讓。夫讓也者,先人後己之謂也。以天下授人而不為輕,若素無之也。受人之天下而不為重,若素有之也。若素無素有者,為不己無己有之謂也。若己無己有,則舉一毛以取與於人,猶有貪吝之心生焉,而況天下者乎?能知其天下之天下非己之天下者,其惟五帝乎?是故知能以德教天下者,天下亦以德歸焉,所以聖人有言曰: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其斯之謂歟?
三皇同性而異化,五帝同情而異教,三王同形而異勸,五伯同體而異率。
同形而異勸者必以功,以功勸民者,民亦以功歸之,故尚政。夫政也者,正也。以正正夫不正之謂也。天下之正莫如利民焉。天下之不正莫如害民焉。能利民者正,則謂之曰王矣。能害民者不正,則謂之曰賊矣。以利除害,安有去王耶?以王去賊,安有弒君耶?是故知王者正也,能以功正天下之不正者,天下亦以功歸焉,所以聖人有言曰: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其斯之謂歟?
三皇同聖而異化,五帝同賢而異教,三王同才而異勸,五伯同術而異率。
同術而異率者必以力,以力率民者,民亦以力歸之,故尚爭。夫爭也者,爭夫利者也。取以利,不以義,然後謂之爭。小爭交以言,大爭交以兵,爭夫強弱者也,猶借夫名焉者,謂之曲直。名也者,命物正事之稱也。利也者,養人成物之具也。名不以仁無以守業,利不以義無以居功,利不以功居,名不以業守,則亂矣。民所以必爭之也。五伯者,借虛名以爭實利者也,帝不足則王,王不足則伯,伯又不足則左衽矣。然則五伯不謂無功於中國,語其王則未也,過左衽則遠矣。週之東遷,文武之功德於是乎盡矣。猶能維持二十四君,王室不絕如線,秦楚不敢屠害中原者,由五伯借名之力也,是故知能以力率天下者,天下亦以力歸焉。所以聖人有言曰: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垤)人,兇,武人為於大君。其斯之謂歟?
夫意也者,盡物之性也。言也者,盡物之情也。像也者,盡物之行(形?)也。數也者,盡物之體也。仁也者,盡人之聖也。禮也者,盡人之賢也。義也者,盡人之才也。智也者,盡人之術也。
盡物之性者謂之道,盡物之情者謂之德,盡物之形者謂之功,盡物之體者謂之力。盡人之聖者謂之化,盡人之賢者謂之教,盡人之才者謂之勸,盡人之術者謂之率。
道德功力者,存乎體者也。化教勸率者,存乎用者也。體用之間有變存焉者,聖人之業也。
夫變也者,昊天生萬物之謂也。權也者,聖人生萬民之謂也,非生物非生民,而得謂之權變乎?
觀物篇五十五
善化天下者,止於盡道而已。善教天下者,止於盡德而已。善勸天下者,止於盡功而已。善率天下者,止於盡力而已。
以道德功力為化者,乃謂之皇矣。以道德功力為教者,乃謂之帝矣。以道德功力為勸者,乃謂之王矣。以道德功力為率者,乃謂之伯矣。
以化教勸率為道者,乃謂之易矣。以化教勸率為德者,乃謂之書矣。以化教勸率為功者,乃謂之詩矣。以化教勸率為力者,乃謂之春秋矣。此四者,天地始則始焉,天地終則終焉,終始隨乎天地者也。
夫古今者,在天地之間猶旦暮也,以今觀今則謂之今矣。以後觀今則今亦謂之古矣。以今觀古則謂之古矣。以古自觀則古亦謂之今矣。是知古亦未必為古,今亦未必為今,皆自我而觀之也。安知千古之前,萬古之後,其人不自我而觀之也?
若然,則皇帝王伯者,聖人之時也。易書詩春秋者,聖人之經也。時有消長,經有因革。時有消長,否泰盡之矣。經有因革,損益盡之矣。否泰盡而體用分,損益盡而心跡判,體與用分,心與跡判,聖人之事業於是乎備矣。
所以自古當世之君天下者,其命有四焉。一曰正命。二曰受命。三曰改命。四曰攝命。
正命者,因而因者也。受命者,因而革者也。改命者,革而因者也。攝命者,革而革者也。
因而因者,長而長者也。因而革者,長而消者也。革而因者,消而長者也。革而革者,消而消者也。
革而革者,一世之事業也。革而因者,十世之事業也。因而革者,百世之事業也。因而因者,千世之事業也。可以因則因,可以革則革者,萬世之事業也。
一世之事業者,非五伯之道而何?十世之事業者,非三王之道而何?百世之事業者,非五帝之道而何?千世之事業者,非三皇之道而何?
萬世之事業者,非仲尼之道而何?是知皇帝王伯者,命世之謂也。仲尼者,不世之謂也。仲尼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週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如是則何止於百世而已哉? ■千萬世皆可得而知之也。人皆知仲尼之為仲尼,不知仲尼之所以為仲尼,不欲知仲尼之所以為仲尼則已,如其必欲知仲尼之所以仲尼,則舍天地將奚之焉?人皆知天地之為天地,不知天地之所以為天地,不欲知天地之所以為天地則已,如其必欲知天地之所以為天地,則舍動靜將奚之焉?夫一動一靜者,天地之至妙者歟?夫一動一靜之間者,天地人之至妙至妙者歟?是故知仲尼之所以能盡三才之道者,謂其行無轍跡也。故有言曰:予欲無言。又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其斯之謂歟?
觀物篇五十六
孔子贊易自犧軒而下,序書自堯舜而下,刪詩自文武而下,修春秋自桓文而下。自犧軒而下,祖三皇也。自堯舜而下,宗五帝也。自文武而下,子三王也。自桓文而下,孫五伯也。祖三皇,尚賢也。宗五帝,亦尚賢也。三皇尚賢以道,五帝尚賢以德。子三王,尚親也。孫五伯,亦尚親也。三王尚親以功,五伯尚親以力。嗚呼!時之既往■萬千年,時之未來亦■萬千年,仲尼中間生而為人,何祖宗之寡而子孫之多耶?此所以重贊堯舜,至禹則曰:禹吾無間然矣。仲尼後禹千五百馀年,今之後仲尼又千五百馀年,雖不敢比夫仲尼上贊堯舜禹,豈不敢比孟子上贊仲尼乎?人謂仲尼惜乎無土,吾獨以為不然。匹夫以百畝為土,大夫以百里為土,諸侯以四境為土,天子以四海為土,仲尼以萬世為土。若然,則孟子言,自生民以來,未有如夫子。斯亦未謂之過矣。夫人不能自富,必待天與其富然後能富。人不能自貴,必待天與其貴然後能貴。若然,則富貴在天也,不在人也,有求而得之者,有求而不得者矣,是系乎天者也。功德在人也,不在天也,可修而得之,不修則不得,是非系乎天也,系乎人者也。夫人之能求而得富貴者,求其可得者也,非其可得者,非所以能求之也。昧者不知求而得之,則謂其己之能得也,故矜之。求而失之,則謂其人之不與也,故怨之。如知其己之所以能得,人之所以能與,則天下安有不知量之人耶?天下至富也,天子至貴也,豈可妄意求而得之也?雖曰天命,亦未始不由積功累行,聖君艱難以成之,庸君暴虐以壞之,是天歟?是人歟?是知人作之咎,固難逃矣。天降之災,禳之奚益?積功累行,君子常分,非有求而然也。有求而然者,所謂利乎仁者也。君子安有馀事於其間哉?然而有幸有不幸者,始可以語命也已。夏禹以功有天下,夏桀以虐失天下。殷湯以功有天下,殷紂以虐失天下。周武以功有天下,週幽以虐失天下。三者雖時不同,其成敗之形一也。平王東遷無功以復王業,赧王西走無虐以喪王室,威令不逮一小國諸侯,仰存於五伯而已,此又奚足道哉?但時無真王者出焉,雖有虛名,與杞宋其誰曰少異?是時也,春秋之作不亦宜乎?仲尼修經周平王之時,書終於晉文侯,詩列為王國風,春秋始於魯隱公,易盡於未濟卦。予非知仲尼者,學為仲尼者也。禮樂賞罰自天子出,而出自諸侯,天子之重去矣。宗周之功德自文武出,而出自幽厲,文武之基息矣,由是犬戎得以侮中國。週之諸侯非一獨晉能攘去戎狄,徙王東都洛邑,用存王國,為天下伯者之倡, 鬯圭瓚之所錫,其能免乎?傳稱,子貢欲去魯告朔之餼羊,孔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是知名存實亡者,猶喻於名實俱亡者矣。禮雖廢而羊存,則後世安知無復行禮者乎?晉文公尊王雖用虛名,由能力使天下諸侯知有周天子而不敢以兵加之也,及晉之衰也,秦由是敢滅週,斯愛禮之言信不誣也。景公嚐一日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是時也,諸侯僭天子,陪臣執國命,祿去公室,政出私門,景公自不能上奉週天子,欲其臣下奉己,不亦難乎?厥後 祚卒為田氏所移。夫 之有田氏者,亦猶晉之有三卿也。晉之有三卿,亦猶週之有五伯也,韓趙魏之於晉也,既立其功,又分其地,既卑其主,又奪其國。田氏之於 也,既得其祿,又專其政,既殺其君,又移其祚。其如天下之事,豈無漸乎履霜之戒?寧無思乎?傳稱,王者,往也。能往天下者,可以王矣。週之衰也,諸侯不朝天子久矣。及楚與中國會盟,仲尼始進爵為之子,其於僭王也,不亦陋乎?夫以力勝人者,人亦以力勝之,吳嘗破越而有輕楚之心,及其破楚,又有驕 之志,貪婪功利,不顧德義,侵侮 晉,專以夷狄為事,遂復為越所滅,越又不監之其後,復為楚所滅,楚又不監之其後,復為秦所滅,秦又不監之其後,復為漢所代。恃強凌弱,與豺虎何以異乎?非所以謂之中國義理之師也。宋之為國也,爵高而力卑者乎?盟不度德,會不量力,區區與諸侯並驅中原,恥居其後,其於伯也,不亦難乎?週之同姓諸侯而克永世者,獨有燕在焉。燕處北陸之地,去中原特遠, 不隨韓趙魏 楚較利刃,爭虛名,則足以養德待時而觀諸侯之變,秦雖虎狼,亦未易加害,延十五六年後,天下事未可知也。中原之地方九千里,古不加多而今不加少,然而有祚長祚短,地大地小者,攻守異故也。自三代以降,漢唐為盛,秦界於周漢之間矣。秦始盛於穆公,中於孝公,終於始皇,起於西夷,遷於岐山,徙於咸陽,兵瀆宇內,血流天下,併吞四海,更革古今,雖不能比德三代,非晉隋可同年而語也,其祚之不永,得非用法太繪,殺人之多乎?所以仲尼序書終於秦誓一事,其旨不亦遠乎?夫好生者,生之徒也。好殺者,死之徒也。週之好生也以義,漢之好生也亦以義。秦之好殺也以利,楚之好殺也亦以利。週之好生也以義,而漢且不及。秦之好殺也以利,而楚又過之。天之道,人之情,又奚擇於周秦漢楚哉?擇乎善惡而已。是知善也者,無敵於天下而天下共善之。惡也者,亦無敵於天下,而天下亦共惡之。天之道,人之情,又奚擇於周秦漢楚哉?擇乎善惡而已。
觀物篇五十七
昔者孔子語堯舜則曰:垂衣裳而天下治。語湯武則曰:順乎天而應乎人。斯言可以該古今帝王受命之理也。堯禪舜以德,舜禪禹以功。以德帝也,以功亦帝也,然而德下一等則入於功矣。湯伐桀以放,武伐紂以殺。以放王也,以殺亦王也,然而放下一等則入於殺也。是知時有消長,事有因革,前聖後聖非出乎一途哉?天與人相為表 。天有陰陽,人有邪正,邪正之由系乎上之所好也。上好德則民用正,上好佞則民用邪,邪正之由有自來矣。雖聖君在上,不能無小人,是難其為小人。雖庸君在上,不能無君子,是難其為君子。自古聖君之盛,未有如唐堯之世,君子何其多耶?時非無小人也,是難其為小人,故君子多也。所以雖有四凶,不能肆其惡。自古庸君之盛,未有如商紂之世,小人何其多耶?時非無君子也,是難其為君子,故小人多也。所以雖有三仁,不能遂其善。是知君擇臣,臣擇君者,是系乎人也。君得臣,臣得君者,是非系乎人也,系乎天者也。賢愚人之本性,利害民之常情,虞舜陶於河濱,傅說築於岩下,天下皆知其賢,而百執事不為之舉者,利害使之然也。籲!利害叢於中,而矛戟森於外,又安知有虞舜之聖而傅說之賢哉?河濱非禪位之所,岩下非求相之方,昔也在■萬人之下,而今也在■萬人之上,相去一何遠之甚耶?然而必此云者,貴有名者也。易曰: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中正行,險,往且有功,雖為無咎。能自信故也,伊尹以之,是知古之人患名過實者有之矣,其間有幸與不幸者,雖聖人,力有不及者矣。伊尹行冢宰,居責成之地,借使避放君之名,豈曰不忠乎?則天下之事去矣!又安能正嗣君,成終始之大忠者乎?籲!若委寄予匪人,三年之間,其如嗣君何?則天下之事亦去矣!又安有伊尹也?坎,有孚,維心亨,不亦近之乎?易曰: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剛健主。豫動而有應,群疑乃亡,能自強故也,周公以之。是知聖人不能使人無謗,能處謗者也。周公居總,己當任重之地,借使避滅親之名,豈曰不孝乎?則天下之事去矣!又安能保嗣君,成終始之大孝乎?籲!若委寄予匪人,七年之間,其如嗣君何?則天下之事亦去矣!又安有周公也?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不亦近之乎?夫天下將治,則人必尚行也。天下將亂,則人必尚言也。尚行則篤實之風行焉,尚言則詭譎之風行焉。天下將治,則人必尚義也。天下將亂,則人必尚利也。尚義則謙讓之風行焉,尚利則攘奪之風行焉。三王尚行者也,五伯尚言者也,尚行者必入於義也,尚言者必入於利也,義利之相去一何遠之?若是耶,是知言之於口,不若行之於身。行之於身,不若盡之於心。言之於口,人得而聞之。行之於身,人得而見之,盡之於心,神得而知之。人之聰明猶不可欺,況神之聰明乎?是知無愧於口不若無愧於身,無愧於身不若無愧於心。無口過易,無身過難。無身過易,無心過難。心既無過,何難之有?籲!安得無心過之人而與之語心哉?是知聖人所以能立無過之地者,謂其善事於心者也。
觀物篇五十八
仲尼曰:陬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又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是知武王雖不逮舜之盡善盡美,以其解天下之倒懸,則下於舜一等耳。桓公雖不逮武王之應天順人,以其霸諸侯,一匡天下,則高於狄亦遠矣。以武比舜則不能無過,比桓則不能無功。以桓比狄則不能無功,比武則不能無過。漢氏宜立乎桓武之間矣,是時也,非會天下之民厭秦之暴且甚,雖十劉季,百子房,其如人心之未易何。且古今之時則異也,而民好生惡死之心非異也,自古殺人之多,未有如秦之甚,天下安有不厭之乎?夫殺人之多不必以刃,謂天下之人無生路可 也,而況又以刃多殺天下之人乎?秦二世,萬乘也,求為黔首而不能得。漢劉季,匹夫也,免為元首而不能已。萬乘與匹夫,相去有間矣。然而有時而代之者,謂其天下之利害有所懸之耳。天之道非禍萬乘而福匹夫也,謂其禍無道而福有道也。人之情非去萬乘而就匹夫也,謂其去無道而就有道也。萬乘與匹夫相去有間矣,然而有時而代之者,謂其直以天下之利害有以懸之耳日既沒矣,月既望矣,星不能不希矣,非星之希,是星難乎其為光矣,能為其光者不亦希乎?漢唐既創業矣,呂武既擅權矣,臣不能不希矣,非臣之希,是臣難乎其為忠矣,能為其忠者不亦希乎?是知成天下事易,死天下事難。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難。 能成之,又何計乎死與生也。如其不成,雖死奚益?況其有正與不正者乎?與其死於不正,孰若生於正?與其生於不正,孰若死於正?在乎忠與智者之一擇焉。死固可惜,貴乎成天下之事也。如其敗天下之事,一死奚以塞責?生固可愛,貴乎成天下之事也,如其敗天下之事,一生何以收功?噫!能成天下之事又能不失其正而生者,非漢之留侯,唐之梁公而何?微斯二人,則漢唐之祚或幾乎移矣。豈若虛生虛死者焉?夫虛生虛死者,譬之蕭艾,忠與智者不遊乎其間矣。
觀物篇五十九
仲尼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自極亂至於極治,必三變矣,三皇之法無殺,五伯之法無生,伯一變至於王矣,王一變至於帝矣,帝一變至於皇矣,其於生也,非百年而何?是知三皇之世如春,五伯之世如夏,三王之世如秋,五伯之世如冬。如春溫如也,如夏襖如也,如秋淒如也,如冬洌如也。春夏秋冬者,昊天之時也。易書詩春秋者,聖人之經也。天時不差則歲功成矣,聖經不貳則君德成矣。天有常時,聖有常經,行之正則正矣,行之邪則邪矣。邪正之間有道在焉,行之正則謂之正道,行之邪則謂之邪道,邪正之由人乎?由天乎?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物由道而行,天地人物則異也,其於由道一也。夫道也者,道也。道無形,行之則見於事矣,如道路之道,坦然使千■萬年行之人知其歸者也。或曰:君子道長則小人道消,君子道消則小人道長,長者是則消者非也,消者是則長者非也,何以知正道邪道之然乎?籲!賊夫人之論也。不曰君行君事,臣行臣事,父行父事,子行子事,夫行夫事,妻行妻事,君子行君子事,小人行小人事,中國行中國事,僭竊行僭竊事,謂之正道。君行臣事,臣行君事,父行子事,子行父事,夫行妻事,妻行夫事,君子行小人事,小人行君子事,中國行僭竊事,僭竊行中國事,謂之邪道。至於三代之世治,未有不治人倫之為道也。三代之世亂,未有不亂人倫之為道也。後世之慕三代之治世者,未有不正人倫者也。後世之慕三代之亂世者,未有不亂人倫者也。自三代而下,漢唐為盛,未始不由治而興,亂而亡,況其不盛於漢唐者乎?其興也,又未始不由君道盛,父道盛,夫道盛,君子之道盛,中國之道盛。其亡也,又未始不由臣道盛,子道盛,妻道盛,小人之道盛,夷狄之道盛。噫!二道對行。何故治世少而亂世多耶?君子少而小人多耶?曰:豈不知陽一而
NT$1980
中國民間奇幻全書 神鬼+精怪+仙妖(函套全3冊)特裝刷邊典藏版 中國神祇奇幻生靈魔鬼玄幻神秘奇事 民間神話故事傳說信仰民俗文化
NT$1699
入地眼全書 手抄本(共2冊)繁體豎排 手工線裝
NT$1799
正一天師符箓講義(全2冊)手工線裝
NT$1399
道教文疏牒(上下2冊)繁體豎排 手抄本
NT$1559
全真文檢輯要+全真秘旨輯要(共2冊)繁體豎排 手工線裝大字版
NT$1299
茅山上清宗壇早晚課仙經 合刊大折本 繁體豎排 大字體
NT$1399
楊公廿二十四山立向秘訣+二十四山分金立向(共2冊)繁體豎排
NT$1669
茅山上清靈符(全2冊)彩印
NT$2590
《道教授籙奏職文檢》全四冊 繁體豎排 線裝彩印
NT$1990
道教符解《道家開運符籙》全4冊
NT$1699
長春八極拳全集 (上下冊)+八極拳精粹(共3冊)
NT$999
熊春錦 熊厚金 空淨作品集:中國玄靈功基礎班教材 玄靈化因 聖心龍華 修真心燈 丹元聖會 玄修真機
NT$1699
【全新正版】當代中醫師靈驗奇方真傳 (上中下共3冊)16開大字體 共1527頁
NT$1799
正傳 地理統一全書(上下2冊) 繁體豎排 大字體附插圖 [明]余象鬥 著
NT$1999
中國仙道之究竟(全6冊)繁體豎排(內金丹法+性命篇+女金丹法+天仙心傳+現代道家養生法+文始真經新釋)
NT$1699
青龍山人《道家內功法術研究 函授教材》上下2冊
NT$1519
崑崙仙宗《劉師培中講道集成》繁體豎排 一二冊合訂本+三四冊合訂本(全2冊)
NT$7999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全600卷共10冊)繁體橫排 大字注音 歷代佛教經典集成
NT$3990
佛學大辭典(全4冊)含目錄索引1冊 繁體豎排 1922版原版復刻 丁福保著 實用佛學辭典
NT$2999
虛雲和尚全集(全套9冊)淨慧主編 老和尚開示錄年譜書信 虛雲大師傳
NT$1799
安居金鏡 原版復刻 繁體豎排 插圖典藏版(全2冊)
NT$1399
易圖丹鏡 繁體豎排 圖文並茂 道教修練養生修練 以圖說經輯錄仙佛書籍
NT$999
魯班經 繁體豎排 插圖典藏版 清古吳德聚堂刊本影印 本書含(新鐫工師雕斫正式魯班木經匠家鏡 )
NT$1999
女丹仙道 道教女子內丹養生修煉秘籍(全二冊)養生女子丹道功法 內丹修練 丹經 道教文化 道家法術典籍 金丹秘法入門
NT$1699
丹道仙術入門+道學與丹道(薛宗源老道長傳世丹經功法) 共2冊
NT$1799
中華仙學養生全書 (全三冊)道教大師陳攖寧文集
NT$1790
增補高島易斷(全二冊)布面精裝 周易預測佔斷經典 釋譯高島吞象易經陰陽五行佔斷經商為官周易術數
NT$1590
半日臨證半日讀書(一集+二集+三集 )全3冊 中醫思想者叢書記錄邢斌醫師由青年跨入中年這八九年間臨證之所得
NT$1690
移花就鏡:二十四品詩書畫印通釋+半半集(共2冊)
NT$1599
《二十四詩品》講記+二十四詩品+二十四詩品 續詩品(共3冊)
NT$1799
《四時之外》 朱良志 探討中國藝術在時間超越中體現出來的獨特的歷史感、人生感、宇宙感
NT$2390
朱良志藝術哲學文存 中國美學入門 【精裝硬殼全5冊】 法自畫生 惟在妙悟 畫者東西影 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 扁舟一葉
NT$2690
【刷邊特裝盒函版】道教大辭典 吉宏忠道教百科全書 吸收百年道教研究成果 二十年匠心打造的道教文化結晶 道教歷史文化現狀大型專科辭典 (附贈 神仙圖冊+知識圖譜+綾布捲軸畫+藏書票)
NT$2590
先天秘符 民國丙辰年手抄錄 江西龍虎山上清宮法本(全3冊) 線裝彩印
NT$1399
天師三敕百解符秘
NT$1999
神機靈數一掌經 金錢課+牙牌神數七種(共2冊)繁體豎排 原版影印 增補四庫未收方術彙刊
NT$1799
達摩一掌經(全2冊)繁體豎排 線裝
NT$2290
中國古代陶器 歷代瓷器 參考臨摹高清電子素材圖片庫 3268 幅 ( 252G 隨身碟出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陶瓷器高清圖片素材大全
NT$1659
【豎排繁體中文】佛陀的量子世界+老子不為 2冊
NT$2690
尚氏易學存稿校理(全套4冊)繁體橫排 尚秉和遺稿 周易古筮攷 焦氏易詁 易林注學易說評議基礎理論研究 易經基礎理論研究書籍
NT$1990
御纂周易折中 原版影印本(全三冊) 繁體豎排 [清]李光地
NT$1890
易經日講(全3冊)愛新覺羅 毓鋆
NT$1999
周易象數學史(全三冊) 林忠軍 著
NT$1690
金超傑 金氏五行升降中醫進階班講義(1冊) 金氏五行升降中醫(第四期線下課) 全套視頻教程 64G U盤發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
NT$1599
田野 木針療法(1冊)+田野木針療法完整版46集高清影片課程(32G U盤出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
NT$1990
王棟 鈴醫解密+鈴醫五絕(共2冊)王棟 全6套鈴醫影片教學大合集
NT$1990
28000張高清敦煌壁畫 線描飛天高清畫冊電子版173G 莫高石窟佛像雕塑臨摹素材 (173G U盤發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 手機電腦平板都能看)
NT$1899
昆侖仙宗築基妙訣錄+仙宗道功精華(共2冊)繁體豎排
NT$1880
正一天師關煞全解+解除三十六關煞科(共2冊)彩印 繁體豎排
NT$4950
倪海廈中醫書籍全套44冊(B5大開本) 天紀 人紀 傷寒論 針灸 神農本草 黃帝內經 附贈128G U盤全套高清教學視頻
NT$1599
台北故宮藏品33000件 高畫質圖片素材 附文字說明(128G U盤出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手機電腦平板都能看)
NT$1190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續集(共2冊)
NT$1690
黃帝內經全本(共4冊)古體字全文誦讀本(素問上下冊/靈樞上下冊 大字註音
NT$1790
經方方證+經方醫案 (共2冊)
NT$1590
黃帝外經解要 +玄隱遺密(共2冊)
NT$1599
經方觀止(全2冊) 傷寒篇 +金匱篇
NT$1990
易經圖典-河圖洛書名家集解+周易概論+周易恆解校箋(共3冊)
NT$1699
馬家駒《詳解傷寒論398條113方》上下2冊 私塾班 1000+頁完整實體講義
NT$1799
《無名之始》全3卷 繁體豎排 彩印
NT$1799
太乙神數預測絕學 +皇極經世太乙神數圖解(共2冊)
NT$1590
劉師培中《問道初知》上下冊合訂本 繁體豎排 (共1冊)
NT$1599
王陽明軍事著作校注(全2冊)繁體橫排
NT$1599
無上秘要(全3冊)繁體豎排 原文註解 周作明點校
NT$1980
民間崇拜文化叢書(全4冊 ) 民間百神+佛界百佛+冥界百鬼+道界百仙
NT$2590
證類本草箋釋(全套共6冊)繁體橫排 [宋]唐慎微
NT$1890
中醫哲學史(共3卷):先秦兩漢時期+魏晉--金元時期+明清時期
NT$1599
道教醫學精義+道醫窺秘+醫道還元 純陽呂祖師(共3冊)
NT$1690
元氣神機:元氣的力量 醫案與醫理+ 先秦中醫之道+道生醫 中醫的頂層理論(共3冊)
NT$2690
《時空針灸學 》腧穴 奇經八脈 針灸大成 甲乙經 古代時空論 時空針灸 靈龜八法與飛騰八法(朱勉生 著)
NT$1590
太極拳道幾+太極拳與老子道德經(共2冊)繁體豎排
NT$1690
丹亭真人傳道密集+廣胎息經(共2冊)
NT$1859
玄罡鈺錄+劉培中駕返崑崙三十七週年紀念特刊(共2冊)
NT$2390
行讀中西的人文課(全4冊 ) 一場跨越古今中西的人文之旅 貫穿文學文化 先秦與軸心時代+漢魏晉與古典時代+唐宋與西方中世紀+元明清與西方文明興起
NT$1690
道家古籍《學符一本通》共4卷 合訂共3冊 繁體豎排
NT$1799
《雷部諸神將帥符篆內秘》 +《正一天師將帥符秘內旨》共2冊
NT$1690
玄壇趙元帥財神經+都天太歲說解煞卻炎真經(共2冊)線裝 繁體豎排
NT$1390
水法秘訣(上下2冊)清抄秘本
NT$1599
梵學(第一輯)(上下2卷)
NT$1990
道教符解《道家開運符籙》全4冊
NT$1699
天師符籙(共3冊)繁體豎排 彩印
NT$1399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繁體豎排) 一本關於儒釋道三教聖賢及眾神的故事圖像集(1冊)
NT$1599
劉師培中道功修煉範例+道功拳劍秘錄(共2冊)
NT$1999
水陸儀軌会本 大折本(全四冊)綢緞面 豎排大字
NT$2599
大乘妙法蓮華經 大折本(全七卷)綢緞面 豎排大字 共1294頁
NT$1990
《陽宅生基512套範例》共2冊 繁體豎排 線裝
NT$1969
道教疏文典範(上下2冊) 繁體豎排
NT$1999
茅山陰法+茅山六甲壇華陽陰法(共3冊)
NT$1990
《蓬壺煉度科》上下2卷
NT$1990
增補選擇通書(共2冊)
NT$1990
增補選擇通書(共2冊)宣紙線裝 繁體豎排
NT$1990
茅山入門符籙 手抄本(全四冊)
NT$1399
申高源秘傳:元辰宮改運術
NT$1690
增補秘傳萬法歸宗(上下2冊)
NT$2390
《文公家禮道法集成》共4冊
NT$1990
新刊敬竈全書(共3冊)
NT$1690
《道壇符法科儀 神像開光秘諱》+《道教符籙法本 明修壇崑崙秘本》(共2冊)
NT$1790
《藥王靈簽 陽上64簽和陰下64簽》 +《觀音靈簽 100簽 》(共2冊)
NT$1890
《六壬仙法秘本》上下2冊
NT$1990
《道家八字改運符秘》全套三冊 彩印 繁體豎排
NT$2590
《家傳南葛上清符籙》全套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