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學史講演錄 第1卷 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
作 者:張祥龍 著
出 版 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01日
頁 數:317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0176125
目錄
●開篇辭
篇 孔子的生平與聖人性
講 孔子的出生與少年時代
節 孔子的出生與少年時代面臨的問題:父母“野合”之非禮
第二節 孔子如何“志於學”? ――“禮”對於孔子的人生急迫性
第三節 中外聖人的誕生及早年情狀之比較
第二講 孔子的成立與悟道
節 “三十而立”的含義
第二節 “問學”之禮-理
第三節 教學
第四節 春秋格局
第五節 聞《韶》大悟
第三講 孔子的從政與晚年
節 孔子“從政”的問題:今古文經學之爭
第二節 渴望從政與承擔天命
第三節 從政經歷
第四節 周遊列國
第五節 晚年
第二篇 孔子哲理的源頭:樂作與詩興
第四講 樂與興:風起雲湧時
節 孔子對“樂”的哲理解釋
第二節 原本的“樂”為何必是善的、道德的?
第三節 《詩》與樂的關聯:興
第五講 “興”打開的語言和領會境域
節 孔子所說的兩種“言”
第二節 詩言的功能
第三節 以詩事君、事父
第四節 詩-思無邪
第五節 《關雎》之興
第六節 王國維詩論與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詩論》
第六講 詩樂為什麼更可理解? ――西方哲學家們的有關學說及對詩本性的探討
節 柏拉圖的詩歌觀、語音觀及其迷狂說
第二節 與孔子詩樂迷狂觀的對比
第三節 黑格爾的音樂觀與詩論
第四節 叔本華和尼采的音樂觀:語音本身的思想性
第五節 維特根斯坦的音樂觀和語言觀
第三篇 孔子哲理的成立:禮、仁、政
第七講 立於禮樂:儒家的實際生活形態
節 禮與詩樂的關係:正名
第二節 禮的源頭:親子之愛
第八講 親子之愛――慈與孝――的時間分析
節 親子關係的原本居中性、不確定性和“克羅馬儂人”之人性
第二節 時間性與意義
第三節 意義機制
第四節 意義機制中的“死”與“生”
第五節 親子關係的時間性
第六節 結語
第九講 成於天樂:孔子的仁道與仁政
節 仁愛與親子之仁
第二節 列維納斯對“父子”關係的闡述
第三節 仁的艱難與可能:親人異於他人
第四節 破解“黑洞”之“光”
第五節 君子:從親子到仁人的藝-術化人生形態
第六節 仁:親藝化和藝親化
第七節 仁政與政仁
主要引用文獻
內容簡介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卷):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中大哲學文庫》中張祥龍通過現象學的方法,以禮、樂和親親為出發點,對孔子的思想、生平做了系統的重新闡釋。該書既是現象學中國化的重要成果,也開啟了中國古典哲學進入現代哲學話語的新可能。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 第2卷 從《春秋》到荀子
作 者:張祥龍 著
出 版 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01日
頁 數:397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0176866
主編推薦
目錄
●開篇辭
講 孔子思想的哲理特點和傳承焦慮
節 孔子哲理思想綜述以及與其他宗教的對比
第二節 孔子之後儒家焦慮的問題:如何“自見於後世”?
第三節 什麼是普遍主義和非普遍主義?
第四節 孔子及儒家哲理的獨特性:非普遍主義的情境中生意成真
第二講 《春秋》的深遠寓意
節 《春秋》最晚出卻最奇特
第二節 《春秋》豈止於一史書
第三節 《春秋》的特異之處(一)
第四節 《春秋》的特異之處(二):《春秋》文本的強烈引發性與“書文/口說”二向性
第五節 口說造就“素王”
第三講 《春秋》的樂感與詩意
節 《春秋》通禮樂
第二節 《春秋》之“元”中的樂意
第三節 “元”之樂的時間展現
第四節 “時”與“不時”:災異與譏貶
第五節 哀與樂:《春秋》之始終
第四講 曾子之孝與《大學》古本蘊義
節 曾子感受的孔子
第二節 曾子展示與傳授的身體
第三節 曾子之孝:孝親哲理中的“毋必”本性
第四節 曾子孝道與《春秋》大義
第五節 《大學》中“格物致知”的含義:朱熹擅改《大學》文本之謬
第五講 子思和《中庸》(一)
節 子思其人及其學說的基本傾向
第二節 子思學派論“身”
第三節 《中庸》之身
第四節 《中庸》與《性自命出》論“性”與“情”
第六講 子思和《中庸》(二):誠與樂
節 情無偽
第二節 誠於性情
第三節 誠之樂
第四節 樂之誠
第七講 孟子:先秦儒家哲理主流的心一}生化(一)
――限情、盡心與養氣
節 孟子其人其書:《孟子》與《中庸》的關係
第二節 孟子為何、如何限制“情”?
第三節 孟子對“心”的基本看法
第四節 如何“盡心”?
第五節 浩然之氣:心之氣,氣之心
第八講 孟子:先秦儒家哲理主流的心一性化(二)
――性善論
節 性的含義
第二節 孟子要反駁的人性論
第三節 性善的理由(一):人的共通特性與天然趨向
第四節 性善的理由(二):本心的乘機發作
第五節 性善的理由(三):原情擇善、元氣向善
第九講 荀子的心偽性惡論:它的現象學維度和名相分類維度
節 荀孟之爭的關鍵:性與心的關係;心的結構
第二節 心的“壹”和“兩”:“偽”的可能與含義
第三節 偽與性惡
第四節 荀子哲理的方法論關鍵:分、類
結語
主要引用文獻
後記
內容簡介
《儒家哲學講演錄》(四卷本)是張祥龍先生關於儒家哲學史四次講座稿的匯總,即: 1.《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 2.《從〈春秋〉到荀子》 3.《拒秦興漢和應對佛教的儒家哲學》 4.《儒家**及其意識依據》。在這一系列講座中,張祥龍先生以現象學的方式對從先秦到晚明的儒家哲學發展歷程做了系統的重新闡釋,既是現象學中國化的重要成果,也是對中國傳統儒家哲學的創造性再闡釋,開啟了中國古典哲學進入現代哲學話語的新可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思想史意義。
儒家哲學史講演錄 第3卷 拒秦興漢和應對佛教的儒家哲學
作 者:張祥龍 著
出 版 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01日
頁 數:424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0178686
目錄
●開篇辭
講 秦朝與法家的盛滅:華夏文化與哲理的歷史拐點
第一節 秦政的人事來源
第二節 秦政的思想來源——《韓非子》(上):姦蔽無處不在
第三節 秦政的思想來源——《韓非子》(下):如何燭姦去蔽?
第四節 秦朝覆滅的關鍵人物:趙高和李斯
第二講 秦滅漢興的哲理效應
第一節 秦之興旺與士人之絕望
第二節 “秦滅”造就的千古良機:反秦乃漢文化與哲理之源
第三節 秦的滅亡帶走了哪些哲理的成功機會?
第四節 反秦興漢成就了什麼哲理與政治?
第三講 董仲舒的哲理與儒家歷史的形成(一):過秦、天人相與、元時、改制
第一節 “過秦”的含義何在?
第二節 董仲舒的舉賢良對策(一):天人相與之際
第三節 董仲舒的舉賢良對策(二):元深天端之時義
第四節 受命改制:如何理解“應天化”中的“不變”?
第五節 改制中的元更化:如何“犯上”而又“不作亂”?
第四講 董仲舒的哲理與儒家歷史的形成(二):三統與一統、天人感應
第一節 通三統和獨尊儒術
第二節 簡單評議徐復觀先生的《兩漢思想史》
第三節 天人感應
第五講 董仲舒的哲理與儒家歷史的形成(三):陰陽五行、類比感應法、深察名號
第一節 董仲舒的陰陽五行說
第二節 董仲舒的五行說
第三節 天人感應的具體途徑
第四節 類比法
第五節 深察名號的哲理
第六講 佛教入華的哲理途徑
第一節 佛教與中華古文化的奇妙因緣
第二節 印度佛教的基本哲理
第三節 般若中觀與中華古哲理(老莊、玄學)的關係
第四節 《肇論》開出的中華哲理新境界(一)
第五節 《肇論》開出的中華哲理新境界(二):《不真空論》與《般若無知論》
第七講 中國佛教的特徵:《大乘起信論》、天台宗和華嚴宗
第一節 《大乘起信論》的如來藏心論
第二節 天台宗哲理要點
第三節 華嚴宗哲理要點
第四節 《金師子章》要點講解(一):金與獅子相、華嚴判教
第五節 《金師子章》要點講解(二):“十玄門”與“六相圓融
第六節 《金師子章》要點講解(三):(因陀羅網境界)法界[性]緣起和理事無礙
第八講 宋明儒學的哲理回應(一):周敦頤如何開創了宋明道學?
第一節 周敦頤之前儒家哲理無天險可守
第二節 周敦頤其人其書及其佛道因緣大略
第三節 《太極圖說》與道、佛的關係
第四節 《太極圖說》與《通書》的哲理意蘊
第九講 宋明儒學的哲理回應(二):二程
第一節 二程與周敦頤和華嚴宗的關係
第二節 二程的理學
第三節 二程的理氣說和格物致知說
第四節 二程理學的問題
第十講 宋明儒學的哲理回應(三):朱陸異同
第一節 朱子生平簡述
第二節 朱子學說簡括
第三節 朱陸鵝湖之會
第四節 陸象山之**撮要
第五節 **之問題
主要引用文獻
後記
儒家心學是宋明道學的一翼,另一翼是理學。心學與程朱理學有共同的動機,即應對佛教的挑戰,更透澈地說明儒家學說,更自覺地實踐儒家道統——從堯舜到孔孟一系——的高明之境。當然“理學”“心學”這個區分比較粗糙,因為還有氣學等其他學派。我們現在關注的就是所謂“心學”。大家一般用“宋明理學”來稱呼整個宋明儒家哲學的主流,但是我認為還是叫“宋明道學”比較好,因為宋明儒家哲學除去“理學”外還有“心學”等其他形態。這就是宋代、明代出現的一種“新儒學”,它和先秦儒家以及漢唐儒家都不一樣,是儒家的一種新形態。它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講“理”(“理學”和“心學”都講“理”,只是方式不一樣),而這個“理”的背景就是佛教甚至某些道教的東西,比如《太極圖》。先秦儒家是由孔子創立(當然在孔子之前已經有廣義的儒家,比如周公等),孔子創建的儒家的特點是講“仁”,而他的教育手段是“六藝”:詩、書、禮、易、樂、春秋。他是通過“六藝”來造就君子,在君子的基礎上希望再塑造仁人,仁人裡面最突出的、有事功的就是聖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原本儒家的特點。但到了宋明,由於受佛家和道家影響,他們有了新的信心:比如通過《周易》化的華嚴宗和《太極圖》,居然就能夠直接領會世界的原本的意義、道理!既然如此,那麼我為什麼還要那麼多時間去青春作賦、皓首窮經,去學六藝等等呢?尤其是心學,它要更直截簡易地實現這學說和人生境界,也就是將“格物致知”之“物”首先看作這正在格物之人的心及其表現(事),不再兜圈子(通過六藝),而是說只要我一下子能抓住裡面的道或理,我就能直接地成為君子、成仁,甚至成為聖人——當然這是裡面比較激進的說法。而這時候為什麼他們的信心會大增,也就是為什麼能引發出宋明道學,就跟佛教入華及其中華化大有關係。
作者簡介:
張祥龍,紐約州立布法羅大學哲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已退休),曾在山東大學、中山大學任教。研究方向:現象學、儒家哲學、東西方哲學比較。
已出版著作:《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海德格爾傳》、《從現象學到孔夫子》、《西方哲學筆記》、《思想避難:全球化中的中國古代哲理》、《德國哲學、德國文化與中國哲理》、《復見天地心:儒家再臨的蘊意與道路》、《家與孝》等。
譯作:《致死的疾病》(與他人合譯)、《精神的婚戀》。
目錄:
開篇辭............................................................................. 1
第一講 儒家心學出現的條件(一):古代印度的正統心學 .................. 10
第一節 概述 ............................................................................... 10
第二節 《吠陀》和《奧義書》中的心學 ........................................... 19
第三節 《瑜伽經》:修心之法 ..................................................... 31
第二講 儒家心學出現的條件(二):印度佛教心學 .............................. 59
第一節 釋迦牟尼的唯心證悟 ........................................................ 59
第二節 唯識學的基本主張和來源 ..................................................... 65
第三節 阿賴耶識的原時間性和轉識成智 ......................................... 90
第三講 儒家心學出現的條件(三):禪宗和本心意識的當代理解
(威廉?詹姆士) .................................................................. 103
第一節 禪宗 ..................................................................... 104
第二節 什麼是本心?如何識本心?
—詹姆士的解說:顯潛意識的邊緣交匯 ....................... 124
第四講 華夏心學:《周易》和道家心學 ................................................. 145
第一節 《周易》提供的心學土壤 ..................................................... 145
第二節 老莊心學 .................................................................. 158
第五講 北宋心學 ................................................................... 167
第一節 周敦頤 ..................................................................... 167
第二節 程顥 ...................................................................... 174
第三節 謝良佐 .................................................................... 187
第六講 南劍三先生和陳白沙 ................................................... 194
第一節 楊時 ...................................................................... 195
第二節 羅從彥 ..................................................................... 212
第三節 李侗 ....................................................................... 227
第四節 陳白沙 ..................................................................... 233
第七講 王陽明的人生與開悟經驗 .............................................. 253
第一節 王陽明一生概述(一):出生至貶謫貴陽 ........................ 256
第二節 王陽明一生概述(二):復起、平叛和晚年學說的
確立 ....................................................................... 285
第八講 王陽明生平特點分析 ...................................................... 305
第一節 王陽明的家庭與親人 ............................................... 307
第二節 王陽明的個性和身體 ................................................... 311
第三節 王陽明為學行教的階段 ....................................................... 319
第四節 王陽明悟道的特點 ...................................................... 322
第九講 王陽明“知行合一”說(一) ..................................................... 344
第一節 “知行合一”說的要義:吾性自足,吾心即理 ................. 345
第二節 知行合一於心體誠現時 ....................................................... 350
第十講 王陽明“知行合一”說(二):現象學闡釋 ............................ 361
第一節 “知行合一”說的要害:對象與價值的共生 ..................... 361
第二節 知行關係的現象學分析(一):胡塞爾的視野 ................ 365
第三節 知行關係的現象學分析(二):舍勒的新解 .................... 371
第四節 對象/ 價值、知/ 行的合與分 ............................................. 378
第五節 《五經臆說》殘篇如何佐證龍場之悟
和“知行合一”? ............................................................... 385
第十一講 王陽明“致良知”說(一):“致良知”的含義
及與“知行合一”的關係 ....................................................... 394
第一節 “致良知”之義 ........................................................... 394
第二節 “致良知”與“知行合一”的關係 ..................................... 399
第十二講 王陽明“致良知”說(二) ..................................................... 407
第一節 新視野中的“致良知”之義:回到生命情境時暈中的
原發意向構造 ............................................................ 407
第二節 致良知之法的得與失 ...................................................... 413
第三節 致良知與禪宗的悟得心體的比較 ....................................... 423
第十三講 “四句教”和陽明學中的弱普遍主義傾向 ............................. 428
第一節 王陽明的哲理新貢獻 .................................................... 428
第二節 “四句教”的出現 ......................................................... 431
第三節 王陽明提出“無善無噁心之體”的理由(一) ................. 436
第四節 王陽明提出“無善無噁心之體”的理由(二) ................. 440
第二節 第五節 王陽明學說中的普遍主義向度 ....................................... 448
第十四講 陽明後學的分流 ......................................................... 456
第一節 “四無”與“四有”:錢德洪致良知的工夫論 .................. 456
第二節 王龍溪的“良知見在”說
第三節 對王龍溪良知見在說的批評 ............................................... 467
第十五講 羅近溪以赤子之心致良知:宋明心學的又一高峰 ............... 480
第一節 王心齋的安身立本、日用是道學說 ................................... 480
第二節 羅近溪的生平和悟道 ..................................................... 484
第三節 羅近溪學說宗旨(一):孝悌慈的人生依據與《周易》
解證 ............................................................ 488
第四節 羅近溪學說宗旨(二):赤子之心 .................................... 493
第五節 對羅近溪學說的總評 ............................................ 504
結 語 ...................................................................... 507
主要引用文獻 ................................................................. 512
第三節 後 記 ...................................................................... 518
......
NT$1980
中國民間奇幻全書 神鬼+精怪+仙妖(函套全3冊)特裝刷邊典藏版 中國神祇奇幻生靈魔鬼玄幻神秘奇事 民間神話故事傳說信仰民俗文化
NT$1699
入地眼全書 手抄本(共2冊)繁體豎排 手工線裝
NT$1799
正一天師符箓講義(全2冊)手工線裝
NT$1399
道教文疏牒(上下2冊)繁體豎排 手抄本
NT$1559
全真文檢輯要+全真秘旨輯要(共2冊)繁體豎排 手工線裝大字版
NT$1299
茅山上清宗壇早晚課仙經 合刊大折本 繁體豎排 大字體
NT$1399
楊公廿二十四山立向秘訣+二十四山分金立向(共2冊)繁體豎排
NT$1669
茅山上清靈符(全2冊)彩印
NT$2590
《道教授籙奏職文檢》全四冊 繁體豎排 線裝彩印
NT$1990
道教符解《道家開運符籙》全4冊
NT$1699
長春八極拳全集 (上下冊)+八極拳精粹(共3冊)
NT$999
熊春錦 熊厚金 空淨作品集:中國玄靈功基礎班教材 玄靈化因 聖心龍華 修真心燈 丹元聖會 玄修真機
NT$1699
【全新正版】當代中醫師靈驗奇方真傳 (上中下共3冊)16開大字體 共1527頁
NT$1799
正傳 地理統一全書(上下2冊) 繁體豎排 大字體附插圖 [明]余象鬥 著
NT$1999
中國仙道之究竟(全6冊)繁體豎排(內金丹法+性命篇+女金丹法+天仙心傳+現代道家養生法+文始真經新釋)
NT$1699
青龍山人《道家內功法術研究 函授教材》上下2冊
NT$1519
崑崙仙宗《劉師培中講道集成》繁體豎排 一二冊合訂本+三四冊合訂本(全2冊)
NT$7999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全600卷共10冊)繁體橫排 大字注音 歷代佛教經典集成
NT$3990
佛學大辭典(全4冊)含目錄索引1冊 繁體豎排 1922版原版復刻 丁福保著 實用佛學辭典
NT$2999
虛雲和尚全集(全套9冊)淨慧主編 老和尚開示錄年譜書信 虛雲大師傳
NT$1799
安居金鏡 原版復刻 繁體豎排 插圖典藏版(全2冊)
NT$1399
易圖丹鏡 繁體豎排 圖文並茂 道教修練養生修練 以圖說經輯錄仙佛書籍
NT$999
魯班經 繁體豎排 插圖典藏版 清古吳德聚堂刊本影印 本書含(新鐫工師雕斫正式魯班木經匠家鏡 )
NT$1999
女丹仙道 道教女子內丹養生修煉秘籍(全二冊)養生女子丹道功法 內丹修練 丹經 道教文化 道家法術典籍 金丹秘法入門
NT$1699
丹道仙術入門+道學與丹道(薛宗源老道長傳世丹經功法) 共2冊
NT$1799
中華仙學養生全書 (全三冊)道教大師陳攖寧文集
NT$1790
增補高島易斷(全二冊)布面精裝 周易預測佔斷經典 釋譯高島吞象易經陰陽五行佔斷經商為官周易術數
NT$1590
半日臨證半日讀書(一集+二集+三集 )全3冊 中醫思想者叢書記錄邢斌醫師由青年跨入中年這八九年間臨證之所得
NT$1690
移花就鏡:二十四品詩書畫印通釋+半半集(共2冊)
NT$1599
《二十四詩品》講記+二十四詩品+二十四詩品 續詩品(共3冊)
NT$1799
《四時之外》 朱良志 探討中國藝術在時間超越中體現出來的獨特的歷史感、人生感、宇宙感
NT$2390
朱良志藝術哲學文存 中國美學入門 【精裝硬殼全5冊】 法自畫生 惟在妙悟 畫者東西影 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 扁舟一葉
NT$2690
【刷邊特裝盒函版】道教大辭典 吉宏忠道教百科全書 吸收百年道教研究成果 二十年匠心打造的道教文化結晶 道教歷史文化現狀大型專科辭典 (附贈 神仙圖冊+知識圖譜+綾布捲軸畫+藏書票)
NT$2590
先天秘符 民國丙辰年手抄錄 江西龍虎山上清宮法本(全3冊) 線裝彩印
NT$1399
天師三敕百解符秘
NT$1999
神機靈數一掌經 金錢課+牙牌神數七種(共2冊)繁體豎排 原版影印 增補四庫未收方術彙刊
NT$1799
達摩一掌經(全2冊)繁體豎排 線裝
NT$2290
中國古代陶器 歷代瓷器 參考臨摹高清電子素材圖片庫 3268 幅 ( 252G 隨身碟出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陶瓷器高清圖片素材大全
NT$1659
【豎排繁體中文】佛陀的量子世界+老子不為 2冊
NT$2690
尚氏易學存稿校理(全套4冊)繁體橫排 尚秉和遺稿 周易古筮攷 焦氏易詁 易林注學易說評議基礎理論研究 易經基礎理論研究書籍
NT$1990
御纂周易折中 原版影印本(全三冊) 繁體豎排 [清]李光地
NT$1890
易經日講(全3冊)愛新覺羅 毓鋆
NT$1999
周易象數學史(全三冊) 林忠軍 著
NT$1690
金超傑 金氏五行升降中醫進階班講義(1冊) 金氏五行升降中醫(第四期線下課) 全套視頻教程 64G U盤發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
NT$1599
田野 木針療法(1冊)+田野木針療法完整版46集高清影片課程(32G U盤出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
NT$1990
王棟 鈴醫解密+鈴醫五絕(共2冊)王棟 全6套鈴醫影片教學大合集
NT$1990
28000張高清敦煌壁畫 線描飛天高清畫冊電子版173G 莫高石窟佛像雕塑臨摹素材 (173G U盤發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 手機電腦平板都能看)
NT$1899
昆侖仙宗築基妙訣錄+仙宗道功精華(共2冊)繁體豎排
NT$1880
正一天師關煞全解+解除三十六關煞科(共2冊)彩印 繁體豎排
NT$4950
倪海廈中醫書籍全套44冊(B5大開本) 天紀 人紀 傷寒論 針灸 神農本草 黃帝內經 附贈128G U盤全套高清教學視頻
NT$1599
台北故宮藏品33000件 高畫質圖片素材 附文字說明(128G U盤出貨 免下載 即插即看,手機電腦平板都能看)
NT$1190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續集(共2冊)
NT$1690
黃帝內經全本(共4冊)古體字全文誦讀本(素問上下冊/靈樞上下冊 大字註音
NT$1790
經方方證+經方醫案 (共2冊)
NT$1590
黃帝外經解要 +玄隱遺密(共2冊)
NT$1599
經方觀止(全2冊) 傷寒篇 +金匱篇
NT$1990
易經圖典-河圖洛書名家集解+周易概論+周易恆解校箋(共3冊)
NT$1699
馬家駒《詳解傷寒論398條113方》上下2冊 私塾班 1000+頁完整實體講義
NT$1799
《無名之始》全3卷 繁體豎排 彩印
NT$1799
太乙神數預測絕學 +皇極經世太乙神數圖解(共2冊)
NT$1590
劉師培中《問道初知》上下冊合訂本 繁體豎排 (共1冊)
NT$1599
王陽明軍事著作校注(全2冊)繁體橫排
NT$1599
無上秘要(全3冊)繁體豎排 原文註解 周作明點校
NT$1980
民間崇拜文化叢書(全4冊 ) 民間百神+佛界百佛+冥界百鬼+道界百仙
NT$2590
證類本草箋釋(全套共6冊)繁體橫排 [宋]唐慎微
NT$1890
中醫哲學史(共3卷):先秦兩漢時期+魏晉--金元時期+明清時期
NT$1599
道教醫學精義+道醫窺秘+醫道還元 純陽呂祖師(共3冊)
NT$1690
元氣神機:元氣的力量 醫案與醫理+ 先秦中醫之道+道生醫 中醫的頂層理論(共3冊)
NT$2690
《時空針灸學 》腧穴 奇經八脈 針灸大成 甲乙經 古代時空論 時空針灸 靈龜八法與飛騰八法(朱勉生 著)
NT$1590
太極拳道幾+太極拳與老子道德經(共2冊)繁體豎排
NT$1690
丹亭真人傳道密集+廣胎息經(共2冊)
NT$1859
玄罡鈺錄+劉培中駕返崑崙三十七週年紀念特刊(共2冊)
NT$2390
行讀中西的人文課(全4冊 ) 一場跨越古今中西的人文之旅 貫穿文學文化 先秦與軸心時代+漢魏晉與古典時代+唐宋與西方中世紀+元明清與西方文明興起
NT$1690
道家古籍《學符一本通》共4卷 合訂共3冊 繁體豎排
NT$1799
《雷部諸神將帥符篆內秘》 +《正一天師將帥符秘內旨》共2冊
NT$1690
玄壇趙元帥財神經+都天太歲說解煞卻炎真經(共2冊)線裝 繁體豎排
NT$1390
水法秘訣(上下2冊)清抄秘本
NT$1599
梵學(第一輯)(上下2卷)
NT$1990
道教符解《道家開運符籙》全4冊
NT$1699
天師符籙(共3冊)繁體豎排 彩印
NT$1399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繁體豎排) 一本關於儒釋道三教聖賢及眾神的故事圖像集(1冊)
NT$1599
劉師培中道功修煉範例+道功拳劍秘錄(共2冊)
NT$1999
水陸儀軌会本 大折本(全四冊)綢緞面 豎排大字
NT$2599
大乘妙法蓮華經 大折本(全七卷)綢緞面 豎排大字 共1294頁
NT$1990
《陽宅生基512套範例》共2冊 繁體豎排 線裝
NT$1969
道教疏文典範(上下2冊) 繁體豎排
NT$1999
茅山陰法+茅山六甲壇華陽陰法(共3冊)
NT$1990
《蓬壺煉度科》上下2卷
NT$1990
增補選擇通書(共2冊)
NT$1990
增補選擇通書(共2冊)宣紙線裝 繁體豎排
NT$1990
茅山入門符籙 手抄本(全四冊)
NT$1399
申高源秘傳:元辰宮改運術
NT$1690
增補秘傳萬法歸宗(上下2冊)
NT$2390
《文公家禮道法集成》共4冊
NT$1990
新刊敬竈全書(共3冊)
NT$1690
《道壇符法科儀 神像開光秘諱》+《道教符籙法本 明修壇崑崙秘本》(共2冊)
NT$1790
《藥王靈簽 陽上64簽和陰下64簽》 +《觀音靈簽 100簽 》(共2冊)
NT$1890
《六壬仙法秘本》上下2冊
NT$1990
《道家八字改運符秘》全套三冊 彩印 繁體豎排
NT$2590
《家傳南葛上清符籙》全套3冊